当前版: A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召开

牢记嘱托肩负使命 奋力谱写新篇章

  理论圆桌会

  10月25日下午,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科联联合举办了广州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曾伟玉出席会议并讲话,广州地区社科界知名专家学者、广州市新型智库代表、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代表、部分市直单位代表以及媒体代表约50人参加会议。会上,《广州新型智库丛书(第1辑)》首4册正式发布。丛书紧扣广州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探索,系统地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新的思路、举措。会议指出,广州社科理论界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奋力书写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篇章。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冬梅 陈文杰

  老城市焕发新活力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

  董小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教授

  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不仅是广州发展的重要指南,同时还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特色城市化、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描绘了老城市特别是历史悠久的超大城市发展的基本方略,指引了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前进方向。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体现城市从单向垂直管治,转向多维的综合协同治理,实现城市功能最大化,增进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涉及的领域极为丰富,其内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领域的治理,应以优化经济结构和持续提升发展质量为基本方向和工作内容,特别要着力提升高端资源集聚力和创新力。二是社会发展领域的治理,应以优化城市人口与社会结构、增强社会包容性和凝聚力及保障社会运行安全和谐为方向。三是环境建设领域的治理,应突破“城市病”的难点痛点,以建设环境友好宜居的低碳城市、绿色城市为方向,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政府职能与治理方式的优化,应实现依法行政和依靠先进技术手段的结合,以人的城市化为中心的人性化治理与大数据基础上的智慧城市治理的结合,保障城市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与面对复杂突发事件的高效应急处理机制的结合。

  超大城市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市的有机统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在市、区到各街镇、各社区和乡村各层级的全面加强,在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各领域治理中的全面落实,在符合“全周期”管理要求中体现为全时空的覆盖。要坚持城市治理为了人民、城市治理依靠人民的原则。发挥好各级人大、政府、政协作用,发挥好城市智库作用;注重听取和吸纳人民群众对城市治理的意见建议,引导和发挥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参与配合做好城市治理各方面工作。要坚持依法治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根据自身立法授权状况,制订地方性城市治理相关法规,加强城市治理制度体系建设,保障各类合法机构和广大市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广州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要把贯彻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两千多年来作为我国重要门户城市的优势,把握机会,加快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枢纽性节点,在自身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推动区域和国家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新发展阶段,以充沛的时代活力,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不断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

  张振刚 华南理工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教授,广州数字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广州要进一步大力加强创新驱动、数据赋能、数产融合,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

  优化创新生态,支持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一是以数产融合为核心,营造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环境。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促进各类高端创新要素向中小企业集聚,营造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环境、金融环境、营商环境和各种产业政策环境。二是以实施“链长制”为抓手,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强产业链纵向融通,促进产业链之间横向协同;强化数据赋能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产业集群企业数字连接、交易连动、发展连体,形成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三是以试验区、产业园区等为引擎,促进数产融合产业高端化。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为重要引擎和载体,推动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场景创新和社会实验,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完善数产融合特色产业园区育成机制,促进产业转型高端化。

  择优重点扶持,培育一批成长性好、代表性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一是数量上,增加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总量。广州应大力推出“专精特新”专项政策,加快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二是质量上,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大力支持、重点扶持中小企业持续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领域上,培育行业单项冠军并支持其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在主营业务细分领域持续深耕细作,在上中下游积极开拓,培育其成为行业单项冠军,助力其成为上市公司。

  强化模式引领,在各行业选择一批具有示范性的中小企业发展案例,总结凝练成典型模式进行推广。一是从本体论视角,研究广州市不同产业、不同技术领域发展的核心要素、协同关系和运行机制。探讨企业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和环境,在数字经济环境下发挥优势,高质量发展。二是从认识论视角,探索和总结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广州特点的产业创新实践规律。以典型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为案例,通过总结模式、提炼理论、推广方法,使成功企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及其理论,在广大中小企业中得到借鉴和推广。三是从方法论视角,不断完善广州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发展路径和对策。建立数字创新生态、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为途径,着力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建设,对标先进城市,开展创新实践,不断提升城市的全球影响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广州旧城更新的文化传承和再造

  朱雪梅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广州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尽管在快速发展初期也曾走过一些弯路,但在新时期城市更新中名城保护工作一直持续不断推进和深化,逐渐积累了内涵丰富的“广州做法”和“广州经验”。

  一是保护工作更加体系化和规范化。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逐渐体系化、规范化。构建了“一山一江一城八个主题区域”的城市保护空间战略和“点、线、面”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策略,制定名城保护的相关法规条例、开展相关规划建设、管理,加强社区共建和公众参与等,促进文化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推动力。二是保护类型更为丰富、方法更加多样。改变过往偏重文物个体的较为单一、静态和被动的保护模式,更注重遗产及其环境整体的保护,同时将更多的红色文化、农业遗产、工业遗产、水利遗产和古驿道等纳入保护范围,更加注重动态性和关联性保护和利用。将碎片化信息进行“点、线、面”整合和纵横关联。三是保护对象更为精准、措施更加精细。旧城更新更为审慎科学,采取微改造方法,从小范围试点到全面推广。精心施策匠心打造,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保护史迹,并通过社区营造重塑邻里关系,提升了人居环境,做到“留人留形留神韵”,留住了城市记忆。四是保护队伍更加多元、参与更加广泛。在广泛的公众参与基础上,吸纳更多的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参与名城保护志愿服务,共同守护广州历史文化遗产,守护城市记忆和乡愁印象。

  城市更新伴随着城市发展始终,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首先要持续开展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和价值评估,丰富完善数字保护体系,为遗产科学合理保护利用提供强大的基础保证。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避免过度商业化,留住原住民,留住城市记忆和乡愁。三是针对旧城区更新的痛点难点,创新性制定可行的法规条例,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保障体系,将遗产保护与管理纳入常态化工作。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吸引更广泛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充分整合利用好“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等社会资源,培养青少年文化素养和历史情感。五是加大风貌材料的研发和工业化生产,满足一般普通的风貌建筑修缮需求,从而极大降低更新保护的投入。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格局中进一步发挥核心引擎功能

  陈鸿宇  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原副校长、教授

  “梯度推移发展”是以非均衡发展来解决发展不平衡的一般路径,在全球化、交通革命、信息革命的大背景下,以新的创新中心出现为主要标志,区域圈层结构已经呈现出多核、多圈、叠合、共生的新形态,“多核”之间的深度合作,特别是制度、政策和创新资源的协调,成为跨区域“梯度推移发展”的基本内容。粤港澳大湾区“强核扩圈、内聚外联”的梯度推移格局,正在通过“多核联动”的协调方式生成、巩固和扩张。

  广州要努力成为“强核扩圈、内聚外联”的核心引擎。首先,要准确把握广州的“核心引擎”定位。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华南“强核扩圈、内聚外联”的“锚”。广州所具有的首位枢纽、连通、平衡、决策、指令的“首位综合功能”,是华南地区其他任何城市都不可能齐备的。为此,一要树立“锚”思维。在“强核扩圈、内聚外联”的新格局中自觉想大事、积极谋大事、勇于担大事。二要确立“锚”格局,要着眼于广州自身和广州与外部之间的双重的“强核”“扩圈”“内聚”“外扩”,协调好“硬与软”“密与疏”“远与近”“产与城”四重关系。

  其次,广州要成为“强核”的自觉主体。一是广州自身要“强核”。为实现上述综合城市功能上的“出新出彩”,要以强化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质量、发展稳定性、人民生活和社会治理水平为重点。二是广州要努力成为横琴粤澳合作区、前海合作区、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建设主体,为做强大湾区“多核”格局做出“广州贡献”。目前这“三区”是大湾区发展梯度最高的地域,发展潜力最大,也是发展机遇最集中的地方。要专门研究广州能在发挥港澳优势、促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做些什么?专门研究这“三区”与广州之间分别有何需求,相互之间能供给什么?三是要培育广深“双城联动”中的“强强共赢”机制。在考虑广深联动发展的内容和路径时,要找到双方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实现双赢。要拓宽广深联动的空间视域,向外看,向外走。立足“双核”,放眼全省,密切交通网络、数据网络、产业体系的对接,建立全方位多领域的广深“强强共赢”机制。

  再次,将广州都市圈建成全省“五大都市圈”的标杆。一要更加主动积极推进广佛同城化建设,做强“广佛组团”。广佛两市要解放思想,以新理念、新机制来谋划“同城化”,让实质性的“同城化”迈开步,迈大步。目前可以先行重点推进规划、财政、交通、民生的同城化,共同构筑类似横琴粤澳合作区的新兴产业合作平台。二要立足于广州都市圈内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把握好广佛主城区、肇清韶云都市区、肇清韶云乡村地带非都市区的特点,统筹资源,分别施策。使广州都市圈成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

  进一步提升人文广州的文化枢纽形象

  蒋述卓 暨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

  从某种角度来讲,城市改造与乡村振兴,是强国之路的两个重要维度,乡村振兴是着眼农村,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之后展开又一重要举措。而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城市的改造,是在强国路上进一步对于城市加强改革创新,改善人居环境,真正使人们享受到美好生活的重要的举措。我以为,要建设好人文广州,我们还要进一步关注三个方面。

  一是城市微改造。这三年来,广州的城市微改造已取得了不少突出的成效。广州黄埔区的城市微改造,有轨电车落成后,城区环境迅速改善,城市居住空间大,公园绿地面积大等诸多成果已经显现。广州天河区沙河服装批发市场也在有序推进微改造过程当中。广州城市微改造,不能只看到永庆坊、上下九等老区的改造,也要看到各片区的城市微改造。这些微改造展现了广州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这一方面是对城市品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诠释。

  二是市民文化素质提升、文化心理结构改变以及文化消费提升。三年来,伴随着城市微改造进程,广州市民文化素质也得到提升,人们对公物更加爱护、对绿地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谦和礼让等文明风貌成为亮丽风景。这其中,市民文化心理结构的改变是不可忽视的。城市的变化,不仅在于人口的增加,更在于城市文化的提升。此外,广州的文化消费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文化消费决定了城市的文化品质。广州文化消费,历来走在全国前列。要通过广州文化消费的品质提升,来证明广州不仅仅是美食之都,在文化上同样是一个创造力非常强的城市、一个市民素质非常高的城市。

  三是文化创意工作。要依托文化创意工作,着力塑造文化形象品牌,进一步提升人文广州文化枢纽的形象。广州的文化创意,在国内一线城市中名列前茅。广州文创行业的产值高,文交会也在蓬勃发展。随着广州文化创意、文化品牌不断走出去,世界日益知晓广州、了解广州。当前,广州的文化创意工作,要注重体现广州新时代的精神。通过打造文化品牌等一系列工作,更好地打造广州文化枢纽形象,体现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文化枢纽地位。

  广州如何进一步打造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

  陈万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 广东数字经济与贸易研究院院长、教授

  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共同努力,把营商环境建设向纵深方向推进。坚持以下思路和原则:

  一是市场化改革的思路。一切营商环境建设要以市场主体和民众的需求为标准。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营商环境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际上是主张尊重市场主体和民众的合理诉求。同时,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

  二是聚焦企业生命周期全过程,加强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改革。企业生命周期涉及政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营商环境建设涉及政府的行政方式、产业发展和创新的政策举措,涉及市场化水平、法治环境、国际化环境、社会化环境、硬条件与软条件建设等。所以,结合世界银行的评估体系,把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结合起来,完善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行动框架。

  三是继续推进营商环境的细节改革。2018年以来,广州营商环境改革不断“加码”,4.0版着眼于细枝末节的融通改革,使用“绣花”功夫扎实做好营商环境改革各项措施落地。未来必须继续坚持在更宽领域、更多细节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强调前后纵向、部门之间横向衔接和深入细微环节改革,推动广州营商环境改革细节出新出彩。

  四是强化树立政府开放、规则和诚信意识。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主体是政府及其行政体系,政府开放、规则和诚信是营商环境建设执行力的基石和支柱。第一,不断对标国内、国际先进营商环境规则,取长补短,不断优化广州营商环境。第二,不断提高规则意识和行政能力。要求政府科学合理决策,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行政运行机制。强化公务人员的宗旨意识,打造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第三,加强政府诚信的制度建设,政府每出台一项政策就意味着与社会立下一个约定,必须与企业和民众共同遵守,对营商环境建设起到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

  毛艳华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教授

  国家“十四五”规划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因此,广州要继续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创新与开放,坚定不移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迈出更大的步伐。

  第一,加快功能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现代服务业具有资金、知识和技术等创新要素密集型特征,并且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要围绕国际商贸、国际科技创新、国际文化、国际教育医疗“四个中心”和国际物流、国际金融“两个枢纽”建设任务,打造一批具备承载国际化服务业务的功能创新平台,提升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要重点支持总部经济发展,以龙头企业引领构筑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带动广州现代服务业往高端化专业化的高价值链位势攀升。按照“产业链集群化、供应链系统化和价值链枢纽化”的理念,加快推动现代商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专业服务、健康养老服务、文化体育旅游服务等九大重点行业集聚发展。

  第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广州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有利于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作用,也有利于更好服务广东全省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广州现代服务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要加快发展高端研发、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知识产权等行业,建设新型科技服务平台,着力构建覆盖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供应链管理、数字生活、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出行等新兴服务业态,创新驱动服务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三,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抓住“双区”驱动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发挥广交会、南沙自贸片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和空港经济示范区等开放平台探索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广州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好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吸引国内外高端服务要素在广州集聚,提升现代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把广州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

 
     标题导航
广州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召开~~~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国际
   第A8版:理论周刊
   第A9版:理论周刊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深壹度·特稿
   第A15版:体育
   第A16版:阅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牢记嘱托肩负使命 奋力谱写新篇章
企业数字化运营转型的建议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