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小红书多次登上热搜,“诈骗式滤镜”坑惨“拔草”用户,致歉声明后拟推出“踩坑”榜,用户吐槽“道歉是假,打榜捞金是真”。以标记美好生活之名,素人产业工厂滤镜造梦,用户种下“青青草原”,平台提起锄头期待丰收的喜悦。
“东西都是不买后悔,餐厅都是好吃到流泪,景点都是超级出片。”不知何时起,生活笔记之下软文广告溢出屏幕。这早已是行业通病,平台为赚广告,打着擦边球、贴着红线走,轻则删文、App下架,重则遭遇“用户信任”危机。
如今,极高的获客成本,使得商家产品销售落入创新的窠臼,广告投放既得跟上主流又得出奇制胜,社交平台有流量能带货成为商家首选。广告要包装出真诚分享的模样才有说服力,包装不断升级出产了“诈骗式滤镜”软文进而翻车。
平台创办之初,打造出“素人真实分享”等各类讨喜的人设,取得用户信任、培养用户习惯,抓住人性中“人在群体中高概率会处于无意识”的弱点,采用博主网红引导的方式,推动用户“种草”进而形成“草原”,吸引更多广告投放。
“当初种下的每一棵草,都是为智商缴纳的税。”网红引导频频翻车,用户信任渐渐流失,以至于原本是致歉信,却激起了一边倒的质疑。平台经营多年种下的“青青草原”真能顺利收割吗?
实际上,平台构筑起社群生态,只有共赢才能发展,不能只依赖网红和流量,只顾“种草”不顾后果的推广是饮鸩止渴,很有可能会把平台和商家品牌都拉下水。平台作为媒介完成信息传递,甚至能促成“首购”,但商业社会繁荣和商家企业盈利依靠的是长期稳定的“复购”,产品才是核心。
“种草”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应是将真正的好产品推荐给用户,算好良心账,赚取安心钱。平台的核心资源是用户,用户从属性上讲是耐用品,每次网络的交互行为都孕育着商机,应杜绝对用户的刨根断链式开采和寸草不生式收割。平台应从用户角度出发构筑可循环的生态系统,内容生产者如实分享、商家提供优质的产品、用户的信任不被辜负,全要素和谐共生,实现网络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李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