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又是重阳。在台风的影响下,广州人这两天真切感受到了“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昨日,由于市防台风预警信号已经解除,白云山、越秀山、帽峰山、广州塔等共计9处登高点陆续开放,不少广州人以登高的方式度过重阳节。
在广州,人们历来有重阳登高的习俗。岭南名士屈大均曾在《广东新语》中记载:“(九月)九日载花糕萸酒,登五层楼、双塔,放响弓鹞”。2007年,“广州重阳登高”还入选了广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赏秋,祈福,敬老,感恩——登高时,人们扶老携幼,心怀美好愿望,手拿转运风车,一路欢歌笑语。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在越秀区六榕街里,上门探访的社工给独自居住的陈婆婆送来了暖手袋。秋风乍起,秋意渐浓。这一份小猫样式的暖手袋,既暖手,也暖心。在海珠区素社街道,许爷爷前些天煲着汤,不慎烧干了锅。房间里烟雾四起,迅速触发家中养老床位的紧急报警器,通知客服人员紧急处置……“大城养老”于细微处见关爱,于细微处见功夫,令人印象颇深。
在广州,用“一碗汤”距离来形容家门口养老的便利程度,并不夸张。近年来,广州加快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增加中心城区嵌入式、多功能、综合性养老服务供给,为周边社区常住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年人提供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上门、家庭养老床位、精准转介、“家政+养老”、智慧养老等服务,一切只为更好地满足居家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
大城市大养老,“广州方案”让幸福摸得着、改变看得见。譬如,每位老年人都享有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公共交通等优待,长期护理保险覆盖全体医保参保人员,长寿保健金覆盖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并实施“智慧”主动发放。再譬如,1047个长者饭堂100%实现刷社保卡就餐,11个区将重度残疾人纳入服务范围,25个高校、企事业单位饭堂向老年人开放,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100%,护理型床位占比6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重阳节这天,我们把“孝亲敬老”深植于心底,更加珍惜日常生活的美好和幸福。统计显示,广州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1.41%。同时,广州市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为35.4岁,低于全国的38.8岁,总体人口平均年龄仍是“当打之年”。对这样一座已迈入老龄化、又处在人口红利期的超大城市来说,全社会身体力行地尊老敬老爱老,积极参与养老事业,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对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意义重大。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