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观察
近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拉开帷幕,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将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共同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
自1992年发起以来,《生物多样性公约》在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上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总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建设活动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正如《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副执行秘书大卫·库珀所说,“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我们正在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如何扭转形势,本次大会被寄予厚望,也身负重任。
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强有力支持者和贡献者。一方面,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并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比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善政策法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长江十年禁渔等等。一系列“花大力气”的保护举措,换来的是可喜的变化——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三江源国家公园等地的雪豹频繁现身……这些变化都彰显了保护成效。
另一方面,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积极促进相关公约协同增效。中国正借助“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多边合作机制为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持。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也正是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并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大国担当,让世界逐渐认同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并对此次会议制定未来十年全球保护蓝图充满期待。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前不久,西双版纳群象北迁南回的事迹牵动了无数人。大卫·库珀曾打趣说,这些大象可能是知道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要召开,特意来凑热闹。这看似玩笑的巧合,实际上也蕴含对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意。毫无疑问,我们如今站在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把握好“重塑我们与自然关系的关键一年”,不仅影响着人类的未来,而且将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命运。因此,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不应只是期待,各方更应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守护家园,守住未来。
(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