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教育局制定印发了《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提出书面作业要根据学生兴趣特征、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弹性、个性化设计。
“双减”政策发布后,各地陆续公布了“双减”实施细则。早前,广州市教育局已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通知》,提出以“一少两优三提”为主要举措,“一少”即减少考试次数,“两优”即优化校内课后服务和作息安排,“三提”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业设计质量和学生身体素质。从这一“双减”细则发布,到如今的“指引”,“减什么”“怎么减”等问题无疑在不断细化,不断明确。
“指引”在明确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亦明确这种减并非简单的一减了之,而是要科学地减。作业也是学习的一部分,通过完成作业,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还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此前,作业之所以会成为“众矢之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过量。不少中小学生反映,家庭作业做不完。这直接导致“睡不够”。其二,机械。无论是基础较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偏差的学生,作业都一样,且其中还包含大量机械地重复训练。其三,错位。一些创意类作业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最后却演变成家长直接“代工”;一些作业需要家长进行督促、辅导完成,最后却演变成家长代为检查、批改作业。
“指引”之科学,正是体现在针对三大“顽疾”开出了切实可行的“药方”。如针对“过量”,不仅提出“教学日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而且进一步明确,“教师要以中等水平学生为对象,确定作业完成所需要的相对合适时间”。如针对“机械”,提出书面作业要“分层进阶”,根据学生兴趣特征、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个性化设计,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基于真实情境和生活实践的问题解决类作业”。再如针对“错位”,在重申“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的同时,也提出“学校应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等。从这些举措也能看出,减轻作业负担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善整体教育生态,让教师的教学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浓起来,将学习效率提上来。
当然,为学生减负,必须是整体减负,减轻作业负担只是其中一部分。而要实现整体减负,不仅要标本兼治,还要做好价值引导和心理疏导。所谓标本兼治,即一方面通过个性化、趣味性设计等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来治标,另一方面亦通过推动教育改革、逐渐打破“唯分数”的单一评价体系以治本。价值引导和心理疏导则主要针对家长。正如有专家所说,此前家长主要通过作业及考试等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当情况发生变化,可能会让部分家长更加焦虑。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家校合作等方式,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安心,另一方面也要坚定地将减负提质落到实处,通过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业的长足进步等给家长信心。如此,方能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家长加码”的现象出现。总之,减负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有关各方都拿出足够的耐心与智慧。 (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