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历史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

  王  超

  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并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从政党史上看,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如此重视精神提炼和传承。要系统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就需要在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的伟大建党精神形成过程中明了其内在的历史逻辑。

  “救亡图存”历史背景中形成“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信仰

  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迫在眉睫的历史任务。要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取决于多重因素,其中,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以什么样的思想为指导、由哪个阶级哪个政党来领导,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核心问题。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呈现,都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精神指引前进方向。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响应“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的号召,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觉醒。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崭新一页,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历史表明,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从未放弃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才使受尽屈辱、濒临危亡边缘的中国进入了历史的新纪元,向世人彰显和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历史真理。

  “当家作主”历史诉求中形成“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情感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年代是近代中国最黑暗、人们最困苦的时代。陈独秀形容当时的历史境况:“今日之中国,外迫于强敌,内逼于独夫”。李大钊痛感西方列强在中国横行霸道,封建军阀残暴专制、巧取豪夺,“把我们人民当作猪宰,拿我们的血肉骨头,喂饱了那些文武豺狼”。毛泽东同志对此指出,当时“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唯有“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并以“我们不能从苦痛中救出他们,还有谁可能救出他们,肯救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以“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的大无畏气概投入到挽救人民于水火的革命中。在中国共产党筹备建党时,上海发起组明确提出“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产阶级”,才能“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救出”。党始终把争取劳苦大众解放和国家民族独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

  可见,从反抗旧社会的黑暗,到同情人民困苦,再到接受马克思主义,推翻反动统治救民于水火,使人民当家作主,是早期共产党人普遍的心路历程和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内在逻辑。

  “反帝反封”历史洪流中形成“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力量

  自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毅然投身于为国家、民族、人民而斗争的伟大洪流。1921年7月,1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冒着敌人搜查、封锁、破坏的危险,前往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舍生忘死的革命意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完成了缔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熔铸成党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历经百年风雨而风华正茂的精神基因和风骨气质。

  “大浪淘沙”历史锻造中形成“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品质

  革命道路异常艰苦,革命环境异常残酷。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在建党过程中,不同人物的聚散离合、命运起伏沉浮都足以见证中国革命历程的艰辛和面对理想信仰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生死考验、惨烈牺牲,把自己磨炼成一个最坚强、最有战斗力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最根本的是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始终把“一生追随党,赤诚为人民”作为不变的追求,保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格和境界情怀。实践证明,旗帜鲜明讲政治,只要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

  (作者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广交世界 互利天下·聚焦第130届广交会
   第A4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理论周刊
   第A9版:理论周刊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区街
   第A14版:深壹度·特稿
   第A15版:体育
   第A16版: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住有所居”,双轮驱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历史逻辑
规模化发展数字化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