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机场旁的乡村长什么样?
金秋九月,正值丰收时节,花都遍地瓜果飘香,一片宜人“丰景”引来游人如织,现存300多座明清两代的古祠堂,在空铁交汇的现代化交通映衬下,更添几分静谧与古朴。
在白云国际机场周边推进乡村振兴,拥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9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广州市花都区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区委书记邢翔表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临空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率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乡村振兴引领地。
五年砥砺前行,五年发展振兴。从“优先发展”“加快建设”“率先打造”等词,可以窥见花都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上决心之强、力度之大。站在全新发展起点,花都提出一系列乡村振兴举措,挖掘深度、拓宽广度、找准角度,绘就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富春山居图”。
文/张晓宜 图/花宣
挖掘深度:
推动农业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在花都区花东镇的恒泰蔬菜高新农业种植基地,一棵棵蔬菜露出青翠颜色。该基地运用国内顶尖的现代气雾栽培立体农业高新技术,通过计算机自动调整营养液中的成分,将其直接喷施到作物根系上,让蔬菜得到最精准的营养。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花都提出,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强区,推动农业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记者注意到,花都抓住“龙头带动”与“科技赋能”两大关键点,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恒泰蔬菜高新农业种植基地在花都落地发展,正是契合了这两大因素。
龙头如何带动、科技如何赋能?花都给出了明确答案。下一步,花都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广“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农业合作社”的合作模式,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全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数字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智慧农业,支持绿沃川、领航食品等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上市。
除此之外,花都针对自身产业基础与特色,多措并举,为深度挖掘现代化农业产业的潜力量体裁衣。
做强做精做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花都提出,要推进广州空港花世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大湾区水产种苗运营中心、花都区渔业产业园建设,并积极创建花都区“互联网+农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实施重要农产品增量提质行动。持续巩固“零弃耕”整治成果,推动越秀风行等现代生猪养殖基地尽早建成投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工程建设。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响丰收节、盆景节、花果节等节庆活动品牌,发展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休闲康养等新业态,做大做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示范点,推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广泛覆盖。
拓宽广度:
推动农村从亮点示范到全域振兴转变
花都被誉为广州北部“后花园”。这座航空都会不仅有现代化的都市风貌,也有各具特色的村庄景观。红山村、竹洞村、塱头村……这些村庄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广袤的花都大地上,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让航空都会熠熠生辉。
如今,这些村庄将进行有机整合。花都提出,接下来将坚持功能重塑、品质提升,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水平,推动农村从亮点示范向全域振兴转变。
精美农村串珠成链。花都区加快建设新时代精美农村,因地制宜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扎实推进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加快打造“瑞岭-竹洞-蓝田”等重点精品村片区,高水平创建20条新乡村示范带,高标准建设岭南盆景小镇等特色小镇;通过以路为廊、串点成线、以线带片,把“花漾年华”乡村振兴大道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环境整治多点铺开。花都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化“五大美丽”行动,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生态样板,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推动更多干净整洁村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提质升级。
治理水平全面提升。花都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党建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在农业协会上、建在农业产业链上、建在农业合作社上。加快推进农村“三资”等涉及村民权益的各类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化建设,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的乡村治理示范村。强化区、镇、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
找准角度:
推动农民从传统农民向都市农民转变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夯实人才基础,才能激活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花都精准抓住了人才这个“牛鼻子”。在此次党代会上,花都提出要坚持精勤并举、多元增收,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新型工农城乡格局,推动农民从传统农民向都市农民转变。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中,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能手一个都不能少。花都通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和学历提升行动,提高农民素质。同时,实施“乡村工匠”工程,农业企业家、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农村妇女技能培训等具体措施,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花都赤坭盆景拥有百年历史,然而,一直专注于种植售卖树桩的村民,在盆景产业中无法获得更高收益。近年来,花都先后在竹洞村、瑞岭村建成盆景行业协会、大师工作室,邀请省盆景协会艺术大师对全镇3000余名盆景苗木从业人员进行轮训。同时,通过举办岭南盆景技能大赛,苗木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如今,这支人才队伍日益壮大,百年盆景产业迎来新一轮转型升级,岭南盆景小镇形成了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除了提高农民素质,让农民自身“造血”,花都还通过拓展增收渠道,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花都出台强农惠民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推广“订单收购+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全面落实补贴优惠政策,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规模化流转,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记者注意到,花都在此次党代会上提出,要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安排土地出让收入向乡村振兴重点倾斜。这些举措强化了要素保障,让人才在乡村创业无后顾之忧,鼓励他们将业绩书写在乡村土地上。
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开启,高质量发展的大戏正在上演。伴随花都打造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航空都会区的政策东风,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画卷将在花都大地上壮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