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湾区共融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周落幕——
穗港澳青年在广州绘就同心圆
统筹/黄蓉芳 文、图/张姝泓
青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日前,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周(以下简称“青年周”)圆满落幕。从9月18日至9月28日,在省青联的指导下,本届青年周系列活动由团市委、市青联牵头组织实施,市委统战部、市政府港澳办、市大湾区办给予活动大力支持,先后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论坛、穗港澳新兴青年中秋文艺展演、穗港澳青年志愿服务交流暨穗港澳青创中心开放日、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实践课程大赛发布、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活动开幕、湾区青年说故事会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穗港澳青少年主题交流活动,累计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21万人次。
近年来,团市委以建设共融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共同体为目标,实施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交流“1234N”计划(即搭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周1个平台,优化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青年就业创业孵化等2类基地,提升“一网”即湾区青创汇、“一站”即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工作站、“一号”即广州12355港澳青年热线等3个维度服务体系,推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研究、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4个联盟,开展“N”项配套活动,着力推动大湾区青年交往交流交融)。其中,高标准建设运营全国首家由共青团管理指导的公益性港澳青创孵化基地——广州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联合共建广州青年就业创业孵化基地60家,孵化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可容纳400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孵化,引导超过200个港澳台青年企业或团队落户广州。值得一提的是,团市委正会同市科技局、市司法局推动出台大湾区首部关于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并惠及港澳青年的地方性法规,聚焦解决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完善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助力建设青年创新型城市。
出谋划策拓思路 增强青创新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
当前,广州正举全市之力主动对接、主动支持、主动服务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湾有引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逐梦大湾区。团市委邀请专家学者围绕“科技创新和青年发展”出谋划策,引领广大青年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如何推动广州建设青年创新型城市?如何构建更加开放的大湾区生态,有效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发展?9月18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论坛在广州市团校举办,郑永年、周王安、张志安、陈咏华等知名专家积极建言,为进一步促进粤港澳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提出思路和对策。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提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当下,大湾区再次走到中国开放的最前沿。年轻人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如何在开放的状态下、以开放的态度发扬创业精神是大湾区年轻人面临的挑战;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教授认为,应充分发挥同伴效应,能够有效地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研究所所长邓智平教授则认为,广州以建设共融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共同体”为目标,致力于打造港澳青年湾区创新创业“首选地”,建议广东省加快从创新大省向创新强省转变,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嵌入全球创新网络。
传递青春正能量 三地共画同心圆
找出“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周系列活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合作平台,已成为团市委服务穗港澳青年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亮丽名片”。
据统计,本届青年周多场活动同时在“广州青年”视频号及中央、省、市多家媒体平台进行线上直播,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21万人次,面向穗港澳青少年,跨越山海,传递创新担当的青春能量。
海上生明月,湾区共此情。9月19日晚,在“湾区共此情——穗港澳新兴青年中秋文艺展演”在市青年宫(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精彩呈现,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吴非凡、广州市第一中学青年教师陈凯洲、澳门青年歌手容甄甄、香港青年潘俊宏等穗港澳青年凭歌寄意,送出对亲人的祝福,献上对湾区的期望。这场文艺汇演通过线上直播方式举行,6.56万人次在线上观看。
粤港澳三地青年的文化交流互动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团市委、市港澳办就联合启动了“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建设计划”,并持续开展“同心筑梦”穗港澳青年交流主题活动,推动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今年青年周,主办方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金牌讲解队颁发纪念牌。“寻找红色记忆”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也在此期间开幕。此外,由团市委、市青联主办的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实践课程大赛也于2021年9月至2021年11月举行。本次实践课程大赛将制作一批高品质、有价值的授课视频,帮助粤港澳青少年认识和了解湾区文化。
9月24日,在团市委指导下,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广州市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共同建立“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志愿服务队”,共同为穗港澳青年提供多领域咨询、培训等志愿服务。全市首家“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志愿服务交流实践基地”也在当天成立,将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及覆盖人群,为穗港澳青年在穗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新使命,大未来。大湾区,正青春!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青春湾区正在扬帆起航。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引领新时代穗港澳青年,不辱使命、勇担重任,跑出青年“加速度”,共画湾区新蓝图。“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周,期待明年再会。”
筑巢引凤
是什么吸引港澳青年来穗创业、就业或实习?
在穗实习“广州模式”让港澳青年无后顾之忧
统筹/黄蓉芳 文、图/张姝泓
是什么吸引港澳青年来穗创业、就业或实习?本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周期间,“百企千人”“优职英才”“展翅计划”港澳实习生获颁结业证书。
可以看到,团市委等单位推出的一站式的实习、就业、创业服务,让青年在大湾区发展无后顾之忧。
近年来,广州以建设共融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共同体”为目标,按照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交流“1234N”计划,围绕“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为港澳青年来穗发展提供融入型全方位服务,致力于打造港澳青年湾区创新创业“首选地”和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中转站”。
今年8月底,在2021年“百企千人”港澳大学生短期实习计划结业礼上,香港大学生陈同学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结业大礼包——一张结业证书、一份签名印章、一张名企“面试邀请卡”和一套职业登记照,这让他倍感惊喜。
今年,陈同学在广州国麟文化发展公司实习,担任策划助理一职。“我喜欢充满挑战和创新的工作,在学校社团中也偏爱策划类的工作,策划助理一职给我带来了大量挑战的同时,也让我很有成就感。”
许多像陈同学这样的港澳大学生,在来穗实习后,更加坚定了毕业后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信心。
近年来,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持续开展港澳青年在穗创业、就业、实习的调研。研究结果显示,在穗创业港澳青年群体呈现年轻、学历高的特征,来穗就业青年普遍认为祖国的发展能为其成长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在穗实习港澳青年群体中,七成有留穗发展意愿,九成港澳青年表示自己熟悉了广州,实习更加坚定了港澳青年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的信心。
港澳青年在穗“实习+”模式正在逐渐形成。广州持续开展好“百企千人”“优职英才”港澳学生实习计划,组织港澳青年参与实习、人文交流、社会实践、公益服务和文体活动等,将实习和思想引领、情感认同、技能提升等相结合。
其中,自2020年11月起,广州市“百企千人”港澳大学生短期实习计划正式实施,组织港澳大学生在广州开展为期4至6周的短期实习,并提供保险、餐饮、交通、住宿全方位保障,旨在打造港澳青年在穗“实习+”模式。
截至今年暑假,市一级“百企千人”计划共发动实习岗位680多个,吸引637名港澳大学生报名,其中160名港澳青年配岗成功,其中有不少港澳青年在完成了防疫隔离措施之后仍然坚持参与实习。
团市委、市青联在市港澳办、市工商联、市国资委、市网信办、市青企协等单位指导和支持下,为港澳大学生提供覆盖金融、科技、法律、互联网等产业近700个实习岗位,充分满足港澳大学生的实习需求。“百企千人”实习计划也成为广州服务港澳青年的“亮丽名片”。
今年8月,新一届“百企千人”港澳大学生实习计划正式启动,将持续至2022年3月。近日第一、第二波企业实习岗位陆续发布,涵盖了广州多家优质企业的金融管理、市场营销、策划运营、行政人事、IT电子、广告运营、设计开发等领域,丰富的岗位让港澳大学生有了更多适配的选择。
团市委、市青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受疫情影响,新一年“百企千人”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积极调整,分为“全周期实习生”和“住校实习生”两个保障类别,积极面向广州地区的港澳大学生开展实习保障和服务管理,进一步总结固化市区两级共青团组织服务港澳大学生在穗实习的“广州模式”。有意愿的港澳大学生现在可以报名申请。在广州,通过实习这个窗口,正在为港澳青年提供一片未来持续创新创业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