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DGA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着力实施“十大工程”
打造“品质文化之都”

《东莞市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 推动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第六届东莞市合唱节启动仪式上,大家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市委宣传部供图)
“容庚与东莞”展览上月在莞开幕。(市委宣传部供图)

  “十四五”时期,东莞在跨入千万人口级别城市并朝着万亿GDP迈进的新起点上,如何构建与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地位?如何增强千万人口城市的文化认同?

  9月27日,《东莞市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出炉。该规划是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由东莞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广旅体局重点配合。规划提出,到2025年把东莞建设成为岭南特色鲜明、现代气息浓郁、人文内涵厚实、作用影响广泛的“品质文化之都”,全面推动东莞文化繁荣兴盛,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同频发展和互相促进,为东莞在新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文化支撑。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汪万里

  以人为本 共建共享

  《东莞市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内容包括核心价值观培育、文艺事业发展、文化设施布局、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文旅体产业发展、文化交流、文旅体市场管理等方面,分为发展基础、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4个章节。

  规划紧扣发展大局,立足东莞实际,锚定“十四五”时期东莞文化发展的“1+7+14”目标体系。

  “1”即1个总体目标,就是到2025年,把东莞建设成为岭南特色鲜明、现代气息浓郁、人文内涵厚实、作用影响广泛的品质文化之都。“7”是7个具体目标,“14”则是14项主要指标(详见左表)。

  《东莞市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东莞将着力实施“十大工程”——核心价值观培育深化工程、文艺创作生产提质工程、文化空间布局优化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工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程、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全域旅游发展促进工程、体育运动活力增强工程、文化传播交流拓展工程、文体旅游市场安全保障工程。

  规划突出融合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推动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强调本土历史文化的传承,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程,大力挖掘和展示岭南文化、莞邑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特色,阐释和传承东莞历史文脉;另一方面,强调公共文化服务的共享,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工程,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高质量供给,提升市民在东莞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规划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重点任务。如针对文体设施规划建设布局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实施文化空间布局优化工程,科学规划新建城市文化地标,推动区域中心大型文体设施建设,完善基层文体设施功能,实现基层文体设施全覆盖。其中,重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市博物馆新馆,推动建设东莞第二图书馆。

  打造更亮眼文化品牌

  《东莞市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突出品牌建设理念,强调以文化塑造城市形象。结合东莞的风土人情、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提出锻造和传播以“莞香-老街-古村”为载体的岭南传统美学IP、以“虎门销烟-华南抗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国家记忆IP、以“名人名史”为内容的城市文脉IP、以“东莞制造”为标杆的城市产业IP和以“东莞篮球”为引领的城市运动IP等重点文化品牌,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辨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塑造与东莞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形象。

  接下来,东莞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旅体局将按照规划蓝图制定工作时间表和实施路线图,协同全市相关单位和各镇街(园区),着力推动“十大工程”落地见效,不断提高东莞文化软实力,为东莞在万亿GDP、千万人口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支撑。

  规划主要内容

  1个总体目标

  全力打响“岭南文化”“莞邑文化”“都市文化”“湾区文化”品牌,深度挖掘东莞作为岭南文明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华南抗日根据地、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核心内涵,传承敢为人先的文化基因,彰显海纳百川的文化气度,弘扬厚德务实的文化特质,突出活力时尚的文化表达,塑造与东莞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形象,到2025年努力把东莞建设成为岭南特色鲜明、现代气息浓郁、人文内涵厚实、作用影响广泛的品质文化之都。

  7个具体目标

  核心价值观建设更加深入,文艺创作质量更加优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更加有力,产业发展效益更加显著,体育运动活力更加彰显,城市文化IP更加亮眼

  14项主要指标

  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比率、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人均公共图书馆藏量、新增市级非遗项目、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度旅游总收入、年度旅游接待人数。

  十大工程

  1.核心价值观培育深化工程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生活方式,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深化市镇村一体化全域文明创建,不断开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蝉联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2.文艺创作生产提质工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力争用5年时间,推出一系列“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文艺精品力作,打造一系列立足本土、辐射湾区的文艺活动品牌,培育一支德艺双馨的“文艺莞军”,实现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3.文化空间布局优化工程

  对标国际一流城市,科学规划新建城市文化地标,推动区域中心大型文体设施建设,完善基层文体设施功能,实现基层文体设施全覆盖,形成都市文化新景观。

  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工程

  以完善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制度为核心,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高质量供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品质化、智慧化发展。

  5.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程

  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标准与要求,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充分彰显岭南文化、莞邑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的特色。

  6.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工程

  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印刷、玩具、文化装备等文化制造业,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文化等文化服务业。2025年全市文化产业占GDP比例达6.5%。

  7.全域旅游发展促进工程

  以全域旅游为发展理念,推动特色产品打造、产业要素升级、公共服务完善,形成更加优质的城景一体、产业融合、主客共享的城市旅游发展环境,打造成为“国际商务休闲之都”“湾区品质生活之城”。至202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680亿元,年均增长9.85%左右,年接待游客超6000万人次。

  8.体育运动活力增强工程

  充分发挥“全国篮球城市”名片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全市体育健身、竞技运动持续发展,推动市民积极主动运动健身,激发都市全民运动活力,积极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

  9.文化传播交流拓展工程

  充分利用东莞湾区文化资源和城市形象符号,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强化城市文化IP锻造和传播,协同开展人文交流活动,促进东莞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文化交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打造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东莞平台。

  10.文体旅游市场安全保障工程

  深化文体旅游市场“放管服”改革,优化市场监管手段,完善市场执法协作机制,确保文体旅游市场的安全平稳,营造产业发展的优良环境。

 
     标题导航
~~~《东莞市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 推动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委托管理第二轮试点学校迎“大考”~~~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4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5版:聚焦区党代会·荔湾
   第A6版:聚焦区党代会·白云
   第A7版:聚焦区党代会·从化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要闻
   第A13版:评论
   第A14版:经济·体育
   第A15版:湾区
   第A16版:教育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着力实施“十大工程” 打造“品质文化之都”
“公托民”两年 民校焕新颜
东莞公告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