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描绘出我国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宏伟蓝图。我国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全面提速。
2008年,国务院印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21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印发。较之13年前,最新发布的《纲要》,“强国”两字成点睛之笔。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已成为知识产权大国。截至2020年底,我国内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8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3017.3万件,均为2012年的4倍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由2013年的第35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12位,连续9年稳步上升。
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势在必行。新形势下,我国创新能力从以跟跑为主转向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迫切需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我国部分企业进入行业技术前沿,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必须提高知识产权质量;我国改革开放步伐不断扩大,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中国走向世界非常重要;国际环境发生变化,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亦处于变化中,我们既要参与规则制定又要做好应对准备。
脚踏大地,仰望星空,瞄准知识产权强国目标,《纲要》部署了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激励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为未来发展制定了“任务书”、绘好了“路线图”、确立了“时间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必须保护先行。一方面,以法护航,不断提高法治化水平。一直以来,知识产权领域侵权多发易发,权利人维权存在“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成本高”等问题。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要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
另一方面,综合施策,实行全链条保护。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多种手段,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加强协同配合,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十三五”期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共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6064件,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金额达56.12亿元。
保护不是最终目的,运用才是硬道理。2019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为114631亿元,比上年增长7.0%,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1.6%,与上年持平,知识产权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质量发展对知识产权的更高水平创造、更高效益运用提出迫切要求。通过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促进社会创新资源的顺畅流转,将创新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创造最大效益,激发广大企业的创造力,从而形成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万马奔腾、欣欣向荣的景象。运用之道,在于服务——围绕组织、管理、保护、促进的循环过程,建设起一套覆盖广泛、高效运行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打通从知识产权确权、维权到商业化运用的完整链条,促进科技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经济效能。
六大重点任务,支撑知识产权强国战略。蓝图绘就,推动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务必迎难而上、全力以赴。
(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