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榕树下闲聊 广场上嬉戏

改造后的旧南海县社区焕发新活力
六榕文化广场的浮雕
附近的居民在榕树下休息聊天。
充满着近代气息的小洋楼

  文/信息时报记者何碧媚 图/信息时报记者胡瀛斌

  何处消烦暑,端坐一院中。古时候人们没有风扇空调,栖于树荫下或倚靠在水畔亭旁是他们避暑的方式,自然又惬意,光是想象便已丝丝凉意入心间。虽已入9月,但暑气仍未消,城市街头烈日当空,让人打消了出门散步的想法。但漫步在越秀区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的一角,这里常有老人坐椅谈笑,儿童嬉戏玩耍,画面悠然惬意。

  沿道而游,入目皆是美景

  沿着广州市人民公园往中山六路的方向走,不远处便看见充满着近代气息的骑楼群。当看见惠吉西牌坊时,就到了旧南海县社区,它“隐匿”在骑楼的背后。放眼望去,街区自然、静谧又古朴,与背后的闹市相对而立。

  沿道而游,一路是景。巷子两旁坐落着成排的西洋风貌小洋楼,复古的双门木窗向外打开;居民家门前的信箱保有旧时模样,犹在诉说着这里历史悠久;街边的光电交接箱画上了精美的漫画,充满着趣味性和观赏性;这里还有广府传统婚俗文化馆、咖啡馆、画室等店铺,融合了现代与艺术气息的店面设计,成了旧南海县社区的又一亮点。

  升级广场,打造休闲空间

  游到尽头,从惠吉西转到惠吉东,便会见到一个很宽敞明亮的区域,孩童在内玩滑板、溜冰、追逐嬉闹;三棵榕树高高大大呈伞状,树下人们三三两两坐着,或相互交谈,或温柔地看着孩子们玩,动态的孩子与静态的大人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这便是文章开头提及的旧南海县社区一角——六榕文化广场,大榕树、红木座椅、宽敞地面……令它成了社区居民的休闲娱乐好去处,从清晨到夜晚,这里总是很热闹。

  现在的六榕文化广场,除了是个休闲娱乐的地方,还是个提升精神文明的地方。

  六榕文化广场边上打造了《三家巷》浮雕,通过几组浮雕画面展示了中国革命初期先辈们轰轰烈烈的革命事迹,作为社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开放观赏。旧南海县社区书记叶露雅表示:“旧南海社区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希望无论是社区居民,还是来参观的游客,都能从中了解到旧南海县社区的历史文化。”

  改造社区,居民才是主角

  2018年11月起至2019年10月,旧南海县社区惠吉西、惠吉东一带进行了环境改造,按照“修旧如故”“建新如故”的原则进行建筑修葺。其中,改造细节由居民决定,一切从便民利民角度出发。

  “个个都是设计师,人人都是受益人。”在改造前期,社区居委会牵头组织了社区居民、商家成立了“共建共治共享协商会”,共同商议改造事宜;在改造期间还多次召开居民征询意见会。一个个意见经过仔细探讨后施工,再一步步演变成今天的实景图。

  “路面修好了、垃圾清走了、墙面干净了、绿树抽疏了、居民楼有晾衣架了、休息座椅多了、楼梯宽敞且安装扶手了、路灯多了、夜晚出行更安全了……”达叔细数着改造后的便民之处。

  据了解,旧南海县社区是典型的四老社区,即老人、老房、老街、老区。社区内住着上千位老人家,改造充分考虑了老人家的需求。

  “收集改造意见时,居民反馈希望在社区内建一个长者吃饭的地方,后来我们就将一公有物业腾空,打造了长者饭堂。”叶露雅介绍,长者饭堂不单单解决了长者们吃饭的问题,还扩大了他们的朋友圈、生活圈。

  “昨日有鱼腩、鸡蛋蒸肉粒……”中午12:00的六榕文化广场,在等老伴去长者饭堂打饭的李奶奶正向叶奶奶介绍长者饭堂昨日菜式。经过交谈,记者才发现原来她们均来自附近的社区,路过广场在榕树下休息,便坐在一起交谈。“这里有凳子多好啊!”今年80多岁的叶奶奶表示,改造后的旧南海县社区是她经常漫步、晒太阳的地方。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广交世界 互利天下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④
   第A6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7版:要闻
   第A8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广东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文化·每日闲情
   第A12版:湾区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生活周刊·时尚·揾食
   第A15版:生活·汽车
   第A16版:生活·地产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榕树下闲聊 广场上嬉戏
“三片一点一标杆”,广州将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立足人大职能定位 推动广东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广州召开全市统一战线信息宣传工作座谈会
广州5个森林公园创建A级景区有了时间表
广州市工青妇向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送中秋节慰问
首趟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株洲-南沙港”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