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以“经济大脑”赋能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

  伴随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经济复杂性陡增,未来经济治理模式将可能由智囊决策向智能决策转变。政府决策将是建立在科学、理性以及综合效益最大化基础上的全面判断,而不仅是只关注经济效应。未来经济决策和经济政策制定将是数字化、智能化和国际化武装起来的“经济大脑”。

  “经济大脑”与城市大脑、金融大脑等伴随数字化、智能化而生的概念相似,表达某一个区域或者某一个行业在决策中的科学化。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技术,进行集成、优化、组合、创新,构建用大数据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手段,在国际大环境下进行的决策体系——“经济大脑”。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需要经济大脑

  如何发挥特别行政区和自由港、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重经济体的体制叠加作用?如何科学、理性引导叠加合力,敏锐抓好“双循环”战略机遇,对内发挥湾区经济战略要素纵深引领的作用,对外吸纳有“国际价值”的国外经济要素,实现湾区功能、使命?粤港澳大湾区解决这些重大问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决策体系。

  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具有复杂性。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个法律体系。受疫情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更需要加强经济合作,而要制定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资源分配最理想)的政策难度较高。基于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需要智能化的决策体系。

  利用“经济大脑”探索利益共同点与利益平衡点。实现帕累托最优需要找到三方的利益共同点。不同阶层和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利益诉求,其差异性往往容易发现,但其共同点却难以找寻。寻求利益共同点的前提条件是拥有大数据以及分析大数据的模型或算法工具。这需要智能化的分析方法或分析工具,如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可以在大型交易平台、社交平台挖掘情感数据,利用人工智能获取最佳经济模型与最优算法,进而得到利益共同点或利益平衡点。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大脑”建设思路与实现路径

  建设数字湾区。精准描述和刻画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运行状况,首先要建立覆盖粤港澳大湾区政府、企业、社会机构、个人相关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采集汇聚机制,实现“一地区一档、一企业一档、一行业一档、一市场一档”的湾区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框架;其次,构建统筹陆、海、空、天、电、网数据资源全领域、全要素,实现对湾区内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数字集成创新体系;再次,构建有效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资源的纵横联动和协同管理的数据连通机制。

  构建智能决策系统。首先,构建静态均衡分析的决策体系。基于大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创新的静态均衡分析,利用大数据手段构建的各种新指标与传统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模型相结合,实现传统统计方法和决策体系的智能化;其次,构建动态非均衡的演化决策系统。基于主体建模、演化博弈论、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方法与大数据相结合,形成人类真实主体数据和计算虚拟主体数据之间的对比、宏观经济风险识别和趋势预测的动态演化分析。

  构建经济监测预测和风险防控的安全网。首先,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具有时效性、精准性和客观性特征的经济运行监测预测系统,帮助人们更快地应对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通过应用异常检验、新事件探测等技术手段发现海量经济数据中隐藏的新业态、新模式等。其次,改进传统统计预测模型,运用多主体复杂性建模、时空演化预测、行为预测、基于机器学习自动识别先行性指标等手段建立全新经济预测模型。通过运用新技术手段,对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点、突变点、奇异点进行识别预测,对涉及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的风险领域开展预测预警。

  (作者:杨公齐,广东金融学院科技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①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广东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理论周刊
   第A10版:理论周刊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深壹度·洞见
   第A14版:湾区
   第A15版:体育
   第A16版:阅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广州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现实路径
泛在普惠:“十四五”广东数字政府建设的新方向
全面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确保“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以“经济大脑”赋能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
在学史增信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