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聚焦
10月15日,第130届广交会将首次在线上线下融合举办。从线下到“云”上,再到线上线下融合举办,创办于1957年的广交会,数十年岁月变迁,其间从未间断。历经65年风霜考验,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已然成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被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和标志。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许晓芳)“初步预计,本届广交会线下参展商约10万人,以品牌展位企业为参展主体,将有超过20万采购商线下到场采购,此外还有大量采购商线上采购。”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在9月7日的推介会上强调,10月15日,第130届广交会将首次在线上线下融合举办。
琶洲广交会四期项目开建
琶洲广交会四期项目建设工地正如火如荼——今年7月,这一项目建设已经进入大面积土方开挖阶段。
据了解,作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广交会近2.6万家参展企业的年出口额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是支撑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据外贸中心统计,广交会展位长期供不应求,展位满足率逐年下降,一度跌至55%。四期项目建成后,广交会展馆总建筑面积将增加40%,达168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达62万平方米,会议面积达5万平方米。届时,广交会展馆将成为全球最大会展综合体,展馆展位将新增5000个,能够有效缓解展位供给不足的局面。
对于广交会而言,这一项目的落成,对提升广交会影响辐射面,促进广交会发展,增加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功能,推动广州建设国际一流城市,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树立全球国际会展中心新标杆都具有深远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广交会四期项目将在展览面积扩容的基础上,专设会议中心,突出强化会议功能,为组织行业专业论坛提供有力支撑,改变传统广交会“展强会弱”的局面。
同时,随着广交会展馆四期的建设启动,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和会展物流轮候区、过江隧道、地铁等项目建设将同步推进,一并优化场馆周边的空间承运力,增强会议和物流配套功能。
广交会创办以来,为满足发展需要,广交会历史上开展了4次迁址:从最初的中苏友好大厦到侨光路陈列馆、起义路陈列馆、流花路展馆,最后到琶洲展馆。据了解,展馆建筑面积也由创办初期的1.8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已超过了110万平方米。不断升级的展馆,见证了中国外贸的发展,也推动了广州的城市变迁,为广州乃至全国保持高水平开放、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奠定了扎实基础。
首次线上线下融合举办
在全球疫情蔓延、世界贸易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广交会连续三届在网上举办,不但为稳定外贸基本盘、畅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广交会三度登云,为广大参展企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经过前三次“云端”历练,外贸企业的线上展示产品和沟通联络能力不断成熟,不少企业建立了网络营销团队,传统外贸销售人员成为娴熟的直播间主播。面对即将开幕的第130届广交会,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储士家强调,“本届广交会十分特殊,同以往有很多不同,呈现多个第一次。”其中,备受关注的一点就是第130届广交会是第一次在线上线下融合举办。
据介绍,本届广交会将于10月15日开幕,设置16大类商品51个展区,线上线下超过2.5万家境内外企业参展。其中,线下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所有线下参展企业同时上线,线上主要设置展示平台、供采对接、跨境电商三大平台。“本届广交会进一步改进官网平台。同时,将发挥线上线下融合的优势,举办首届珠江国际贸易论坛,线上线下均设立乡村振兴展区,首次引入海外仓和航运物流企业,搭建更加完善的贸易服务链。” 储士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