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共享育儿”让生活更美

  “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周末该怎么过?是听好爸爸读一本书,还是走出室外听一堂“自然百科”?近日,上海依托各级社区少工委,深入挖掘各类适宜亲子间展开的实践类活动,打造上海红领巾的“15分钟幸福圈”,开启“共享育儿”模式。

  共享育儿并非新事物。早在当年的“大院生活”里,共享育儿其实就是亲朋邻里间互相帮忙照看孩子,特别是那些家长忙于生计的孩子,基本上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那时候的“王叔”“张姨”,就如同半个父母一般,共享育儿虽无“共享”之名,却有“共享”之实。而维系这种关系的纽带,是邻里之间的信任。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带有年代感的“大院共育”方式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但这种和谐友爱的相处方式,依旧让经历过的人向往。

  几年前,有不少人搭上“共享经济”的末班车,将过去的大院共育改造为社区“共享育儿”——让“有空闲时间”的家长帮助“有托管需求”的父母照看孩子。似曾相识的带娃方式,加上相对实惠价格,确实让这些平台火了一把。但受疫情影响,一众共享育儿平台被迫按下暂停键……如今,在“双减”背景下,通过充分挖掘社区育儿资源来“重启”共享育儿,这不仅是课后托管的有益补充,而且为共建和谐社区提供了新思路。

  共享育儿利好多多,但隐藏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带有营利性质的共享育儿平台,就一度被质疑为变相的“日托班”,只是利用“共享育儿”的新概念,掩盖不符合正规托管机构标准之实,挂羊头卖狗肉罢了。这份担心不无道理,毕竟,这种通过整合社区“空闲家长”来带娃的方式,天然就带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如何确保安全的同时,兼顾服务质量,是当前共享育儿必须面对的难题。

  要让共享育儿更加美好,管理才是关键。在完善相关标准、确保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更要意识到,以社区为单位的共享育儿,更多承担社会服务的公益属性,而不是为了盈利。这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规范与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社区组织发挥好主导作用,发动更多在社区“潜水”的家长加入“互助联盟”,共同为孩子提供“高质量陪伴”。               

  (陈文杰)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新使命 大未来 ——聚焦两个合作区建设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走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广州特点的现代化之路
   第A7版:走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广州特点的现代化之路
   第A8版:我的老师不一般
   第A9版:我的老师不一般
   第A10版:我的老师不一般
   第A11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广东
   第A12版:经济
   第A13版:深壹度·调查
   第A14版:湾区
   第A15版:健康有约
   第A16版:文娱·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种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试验田
抓住用好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利好
援藏精神,闪耀在高原之巅
不容“双减”被削减
“共享育儿”让生活更美
网游平台不能无底线意识
明星当高校教师,为何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