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笔勾勒时代精神图谱
捧读梁照堂先生青年时代的油画作品,颇为震动。原来,以“大写意”国画著称的梁先生还有另外一副“笔墨”,功夫同样卓尔不凡,令人拍案叫绝。
这批梁照堂早年创作的写实油画,作品涉及的主要题材有:新中国某些重大历史时刻、重要历史场景,领袖、英雄人物,劳动场面,当然也有平常人物的休闲时光、静物景物静的刻画等。但无论是大场景、大事件,还是小情怀、小细节,都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表现。
梁照堂的油画笔触并不细腻,不属于纤毫毕现的写实风格,但却传达了某种“绘画之境”,所呈现的质地和格调,与想要传达的某种精神、气质高度统一:伟人、英雄人物的气度与果敢、重要历史时刻的宏大与雄壮、随心怡情的某个日常的闲适与静谧,都得到了率性的呈现。壮美是本该有的壮美,令人心神振奋、胸臆激荡;豪迈是不突兀的豪迈,敬意油然而生,情感自然升华;小片段小情怀也不隔阂,是蓦然惊见的会心,是平常的欣喜和感动。
可以说,照堂先生用画笔勾勒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明朗、浓烈、激越又真切、诗意。
这批作品往往采用非常考究功力的逆光画法。这种画法往往令很多画家望而却步,因为光线介入,物象的细节与轮廓受光色变化的影响,所形成的暗影和亮面会变得模糊,无法依靠单纯的细节“还原”达到亦步亦趋的相片效果。只能在准确把握物象整体和内在精神基础上,通过更加传神的笔法,来塑造绘画的真实。
梁照堂先生笔下的领袖与英雄人物,因身在强光中,往往形象轮廓并不清晰,但我们一望便知,他(她)就是这个样子,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也就是说,在理智层面、情感层面,我们对于这样的形象是非常乐意亲近并接受的,这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写实,既有外形上的逼真,又有精神、内涵层面的逼真。
逆光画法营建起更为现实、自然的观感
逆光画法一方面限制了画家细节表达的空间,另一方面,在光线参与下,画作实际增强了一个新的维度:自然的维度。鲁·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指出:“严格说来,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产生的……重要因素是光线和阴影,而光线和阴影与色彩和亮度又是同宗” ,光、影和色彩的合理搭配关系,往往营建起更为现实、自然的观感,唤起原始而古老的情感方式。不同时刻的阳光可能触发我们不同的情感,朝阳给人生机、力量、希望,使人愉悦;午时的阳光炫目、热烈、蓬勃,令人振奋;傍晚的阳光又是凝重、诗意、悠远,让人沉静,“光”于是成为一种独特的情感符号,会在观画过程中发生某种对应情感方式的迁移。比如《毛主席来了》《1949年10月1日》《莱茵大地——卡·马克思与弗·恩格斯》等作品,采用光线强烈的正逆光画法,色调明快,温暖,来展现领袖人物、英雄人物或重大历史时刻积极昂扬、雄壮热烈的情感基调。《毛主席和连队战士》《路遥相知远——中山与庆龄》《湘水北望——青年毛泽东在长沙》等作品则将领袖人物、英雄人物置于晨曦、正午光、微光(室内)中加以表现,更多采用冷色调,显示出沉静、凝重、宏阔的气象。不管强逆光、暖色调还是微逆光、冷色调,因为“自然”光线的介入,让人物、事件、场景在“自然”的氛围中活动、展现、发生,无疑增添了“现实”感。领袖、英雄人物的伟岸、坚毅、气魄,重要历史时刻、历史事件的恢弘、激动人心也就有着真实、确切的质感。
时代的歌者,感受历史的温度
当然,这种明朗、欢快、昂扬明亮色调也可以运用到普通人身上,展现《有朋远方来》时欣喜忙碌的场景,展现夏日炫目阳光下万泉河的喧闹、欢乐场景,展现秋日明艳斑驳光照下的街景,展现岸边、草坪上的洋溢着笑声的闲暇时光……炫目的光芒、驳杂的光斑,直射的光线提供了一个气韵生动的有氧空间,“光”不但成为组织画面形式的一种独特手段,也成为表达主观情感强有力的视觉符号。
独树一帜的逆光画法,结合梁照堂先生灵动多变、饱满有张力的构图,再加上写意的大笔触,共同描绘了一个热情洋溢、积极昂扬、蓬勃生机的时光与时代,让我们能够真实地感受那种历史温度。
他也成为这个时代深情的歌者,真挚而热切。 (鲁椎)
梁照堂,别署石梁, 号楚庭。1945年生,广东顺德人,著名画家、书法家、金石篆刻家、美术理论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市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