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健身路上的“小确幸”

扫二维码听健身教练讲健身理念。

  小编碎碎念

  9月一来,马拉松季也就近了,跑步达人开始了自己的备战周期,活力十足地带动起“全民健身热”。在广州这座充满动感的城市,广州日报的记者编辑在忙碌工作之余,用健身来“健心”,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奔赴采访现场,制作全媒体产品。与此同时,她们也在健身中收获了点赞、自信、爱情……

  栏目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腾、林琳、张宇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琳、陈忧子、王菁、方晴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专家说法:

  广州体育学院副校长朱征宇教授

  把运动作为习惯和生活乐趣

  运动不应该是“强迫性”的,应该是顺应需求的、与生活紧密结合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三屏时代”到来,大家生活中的体力劳动逐渐减少,连步行、骑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如何解决随之而来的生理机能和体质下降问题,甚至处理好心理、情绪、社会适应上的状况?运动是关键而有效的办法。

  有科学家说,人类的身体再不使用,就要退化了。体育运动是体验性的活动,五官、身体、感知都需要参与,运动习惯可以给人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好处:活力增加,生命力更强,积极性提高,心理更放松,睡眠更好,生活更加舒畅。当然,我们也要注意,运动也有可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运动不当可能造成某一部分损伤,影响生活中的某一种功能。这归根结底是源于人们对运动项目了解不足,没有做好知识储备,没有风险意识,或者没有把握好分寸——包括什么时候运动好,多少的量比较合适,最好用什么方法进行,是否需要专家的指导等。

  做好准备再开始,这是我的建议。另外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根据自己的身体选择运动项目,不要过分追求“突破”,要有正确的胜负观。运动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请尝试着把它变成习惯,变成生活的乐趣之一。

  终究成为“命中注定”的“女汉子”

  小学开始,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我的日课才真正开始——蹲马步、练踢腿、打拳……幸而在我的耍赖和妈妈的强力支持下,爸爸放弃了女汉子养成计划;大学时期最后一次800米考试,当我意识到这一辈子我可能永远也不需要跑步的时候,精神大振,拼尽全力挣扎着超过了最后一名,眼冒金星地夺得了班级倒数第二名。

  那时的我当然不会想象到,在10余年后,我竟会成为一名跑步狂热分子。跑步成为我疗愈自己的方法。许多个夜晚,在熄了灯的体育中心一圈一圈地飞快奔跑着,迎着夜风,冒着热汗,想通了很多事情。在两三年中,从一公里、五公里、十公里,到半马、全马,从马路跑进山林。许多周末,我奔波到不同的城市参加全程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还拿下了郴州飞天山等几个小比赛的前十名。

  因为希望跑得更快,因为沉浸在跑友对我“身轻如燕”的赞赏中,我经历过急于求成的阶段,经历过平台期和因为疫情带来的懈怠期,起起伏伏。庆幸的是,在此过程中,我遇到了几位“健身观”正确的健身教练,他们帮助我不断调整健身理念,接受身体的所有状态,接受健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适度自制,也接受适当的松懈。

  当深蹲、硬拉、卧推的重量慢慢突破;当引体向上、拳击、攀岩成为新目标,当我在运动中不断获得自信和喜悦,我总想起童年怀着不情愿和委屈扎着马步、挥着拳头的自己。爸爸,兜兜转转,我还是成了“命中注定”的“女汉子”。(林琳)

  争取做个身轻如燕的摄影师

  因为2017年一次环四姑娘山百公里越野跑赛事的采访,我萌生了跑步锻炼的念头。为了到达营地,我们要爬一段15公里的山路,这对于从不运动的我来说比登天还难,接近4000米的海拔让我的双腿如同灌了铅,走几步就要靠在树上大声喘气。我们9点出发,直到下午5点才终于走完了15公里。第二天,头疼欲裂的我面如菜色地端着相机,在暴风雪中等待选手们到来。那时我才得知,即便是水平一般的选手,也只需3个小时左右就能从起点抵达我们的营地。虽然负重前行,他们看上去仍非常轻松,爬坡上坎如履平地。我忽然从内心生出对他们的敬佩之情,并决定下山后要好好跑步、锻炼,争取做个身轻如燕的摄影师。

  自那以后我便开始跑步,从每天3公里,到隔一天跑一个10公里,到参加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比赛。在跑步过程中,我还结识了我的爱人。我和他是在珠江边的一条滨江路上因约跑而逐渐熟络起来的。夜幕降临,我们一边慢吞吞地跑一边聊天,在那样炙热,偶尔有微风吹过的夏夜里,我高兴地投入和他的恋爱之中。汗水混杂着他身上洗衣液的香味,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他的青春。如今,我俩已经为人父母,结束了一整天的工作,好不容易把女儿哄睡,打起精神去运动。不跑步的话,会全身心扑在生活的琐事中,没有空余时间去消化一天的辛劳,也没有机会和自己对话。 (陈忧子)

  动起来,静待汗水和时间的馈赠

  经常看我在朋友圈晒健身照的人,可能很难想到,我曾经是一个峰值体重超过130斤的胖子。和所有胖子一样,我开始运动的初衷也是为了减肥,不过十几年坚持下来,运动健身于我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瘦身。

  我从2009年开始比较有规律的运动,一开始选择的是瑜伽并坚持至今。虽然没有成为瑜伽高手,但从中收获的各种身心灵的益处,使我成为瑜伽这项运动的忠实粉丝。

  如果要说我锻炼生涯里的高光时刻,那必须要说说跑步了。刚开始跑的时候,才跑了几百米我就感觉小腿剧痛,满嘴都是铁锈味。在朋友的指导下,我将速度放慢,先让身体适应奔跑的节奏,再慢慢跑出更快速度进步。就这样,学生时代连800米都很少及格的我,逐渐能跑完一公里、五公里、十公里,并且参加了两次广马的半程马拉松比赛。这一系列的进阶,重塑了我的运动格局,让我相信只要敢尝试,自我极限比想象中的要高得多。

  现在,我主要在健身房进行各种有氧训练,保持每周至少四次的频率。不同的运动为我带来了不同的健身效果,舞蹈提高了身体协调性;瑜伽则能很好地加强身体柔韧性,改善体型体态。运动其实和人生大多数选择一样,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你需要做的,就是挑一个自己喜欢的项目,从现在开始动起来,接下来,只需静待汗水和时间的馈赠。 (王菁)

  在舞蹈课上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5岁开始在少年宫学舞的我选择捡回学生时代的爱好——街舞。JAZZ FUNK、HIP HOP、国风……那些年练过的、这些年流行的,都学起来!视频拍起来!朋友圈发起来!

  “出道吧小姐姐”“厉害”……随着发的视频越来越多,我收到的点赞评论数也多了起来。很多人以为上课就是学动作和练舞。其实我们有一半时间在练体能和基本功。记得第一次上国风舞课,一个看似优雅的地板动作,我怎么都做不好。老师说这是因为缺乏核心力量。我的老师中有“小女子”也有“大块头”,共同的特点是体能绝佳。舞者也是运动员,因此课堂上我们很多练习动作类似平板支撑、深蹲、卷腹……最近火爆的街舞综艺节目从全球请来了街舞界的元老。我喜欢的一位国宝级舞者今年47岁了,比赛时展现的技术和体能却超过很多年轻人。一位我很喜欢的法国舞者说:“我受够了看那些还不懂控制自己身体的人尝试编舞。他们甚至不懂用臀、用脖子,或者做最简单的律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步扎实了,才能走得更远,甚至抵抗岁月蹉跎。没想到,我还会在舞蹈课上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方晴)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身边纸
   第A6版:体育
   第A7版:文娱·诗意花城
   第A8版:美术大观·新视觉
健身路上的“小确幸”
载着满满回忆,这条“66岁”公交线“退休”了
后天天气更不稳定
18号线石榴岗站周边规划调整
彩票
精明主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