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抵押物难题,护好市民“米袋子”; 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打通“最后一公里”……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广州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一系列“硬核”举措,持续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金融支撑。
记者从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截至2021年6月底,广州地区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2672亿元,比年初增长194亿元,同比增长19.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楚涵 见习记者 张文卓
创新普惠金融服务 一村一策推整村授信
缺少抵押物难贷款,是农户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题。此外,农业企业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生产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发展瓶颈。日前,广州永锋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锋农业”)在广州农行辖属白云支行办理了一笔300万元低息贷款。永锋农业是白云区供销合作联社的金融扶持白名单企业,但其既不满足银行信用贷款条件、又缺乏有效抵押物提供担保。农行广州白云支行了解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探索出一条“银企+供销+担保”金融助农模式。不仅通过引入担保公司为白名单内企业提供保证担保,符合农行贷款条件的企业还能享受到优惠的贷款利率,破解城市涉农企业融资难题,还减轻了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还贷负担。
“通过创新‘整村授信’普惠金融服务,根据村社、村民类型及融资场景,设计差异化‘整村授信’方案,通过对村社‘一村一策’网格化管理,打造简单便捷的专属融资渠道,解决村民无抵押、首贷难、抗风险能力弱等实际融资难题。”广州农商行方面表示,截至7月末,累计完成128个村社方案制定及审批,其中已有业务落地的村社57个,发放贷款7816万元。
针对岭南特色农业,农行广州分行相继推出“丝苗米贷”“家鱼贷”“番石榴贷”“荔枝贷”等快农贷产品,推出“市场e贷”对接更多市场需求,基本覆盖全市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按照“一产业园一服务方案”的要求,为辖内17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制订了专属服务方案,实现了产业园金融服务全覆盖。通过项目带动、政府增信、农担增信等模式,已服务广州八成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推数字金融服务下乡 村民足不出村可解决生活缴费
面对广袤的乡村地区传统金融体系无法解决的难点、痛点和服务障碍,金融机构如何服务好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答案。家住广州某村的戚大爷腿脚不便,孩子都在城里工作,平日都是一人在家,也不会用智能手机,每次缴交水电费都是一个大难题。对于前段时间建行在村里布设的一台政务服务一体机,戚大爷竖起大拇指:“这机器太方便了,水电费随时都能缴,还能办理不少政务服务。”
以科技赋能乡村,打通政务和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建行广州分行累计助力各区政数局在街道、村社布设“综合性政务服务一体机”67台,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向乡村输出步伐。乡村政务服务一体机不仅可办理基础政务业务,还具备“智慧便民缴费”功能,可满足村民缴交水电煤等15项生活缴费需求,让村民足不出村便可享受基础政务、金融服务。
“将传统网点与新型电子渠道、互联网金融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畅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农行广州分行方面表示,该行先后在乡村地区设立惠农通服务点239个,为7个区上线农村集体“三资”平台,服务范围覆盖269个行政村,搭建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县域金融场景,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广州上半年新增涉农贷款194亿元
记者从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截至2021年6月底,广州地区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2672亿元,比年初增长194亿元,同比增长19.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受限于农村金融市场风险高、收益低的特征,金融机构向农村大规模投放信贷资源的主动性不足,积极探索风险共同分担模式,提高涉农金融产品的覆盖面,是金融机构应重点发力解决的痛点。”中行广州分行方面表示,未来该行在乡村振兴方面,还将充分下沉至县域、农村,继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地向“三农”倾斜;并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此外,通过发行乡村振兴政府专项债券,积极支持农村的节水环保、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