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子宁
“感谢客户信任,订单如期交付了。”经过公司加班加点的生产,一批口罩等防疫物资连夜从顺德出发,将“快马加鞭”送往客户手中,而生产商广东鲁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王喆,也在朋友圈上晒出了发货视频。
去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挑战,对于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而言,更是一度造成“生存危急”。
危中有机、危中寻机。彼时,和鲁华新材料一样,不少顺企顺应市场变化,“跨界”转产防疫物资、口罩生产机械装备等以寻求“自救”。一年多过去了,这些顺企“活下来”了吗?记者走访了几个顺企样本,关注他们的“求存记”。
【样本一】
跨行业“自救”
主业受阻,转产做防疫物资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打乱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步伐”,作为一家研发生产新材料的企业,位于顺德大良的广东鲁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华新材料”),也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
“去年疫情期间,公司其他业务发展都是受阻的,很多既定的订单无法完成,风险增加。”鲁华新材料副总经理冯秀来说。
“公司一年正常营收数千万元,规模尚可。但去年初因为疫情,上下游业务都出现了中断,企业到了‘求存’关头。”冯秀来说,如何“稳住”企业,是当时急待解决最迫切的问题。
公司意外的转产,是来自顺德区政府的一个号召。“当时,顺德区政府号召,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本地制造业企业生产防疫物资。”冯秀来称,去年3月起,公司投入资源,试着组织生产医用口罩、消毒用品。
转产并非一蹴而就,第一就要过“设备关”。“研发生产新材料产品和医用产品不一样,医用产品有自己的生产条件。”冯秀来称,生产口罩就需要专业的无尘车间,还需要一条专业的制造生产线。
为了尽快“上马”项目,公司投入了数百万元资金从深圳大族激光购入了十条口罩生产线。“一台就是60万元,我们要上十条生产线,这个投入,是当时必须得做的。”冯秀来还算了一笔账,除掉设备,一个专业100平方米的无尘车间,其装修成本也需要三四十万元左右。
第二是“市场关”。冯秀来说,“上马”一个项目,没有市场、客户都是“白搭”。“当时我们分析,大家‘一蜂窝’生产口罩,一包塞入几十枚口罩,卫生、安全无保障,品质存在一定的良莠不齐。”经过市场分析,公司明确生产单片独立包装的口罩,逐步取得市场的信任,产品一度出口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
从试水到做成自有产业链
去年初,疫情让口罩制造业飞到了“风口”,同时也带来了原材料、熔喷布价格的暴涨。
熔喷布是口罩制品中的“黄金层”,也决定了口罩隔挡病毒效果的好坏。“疫情前,一吨熔喷布一万元左右,后来最贵的时候达到70多万元一吨,这是什么概念?简直是考验口罩的下游厂家。”冯秀来称,作为刚转产的公司而言,原材料上涨无疑带来了生产压力。
“后来我们干脆自己生产原材料。”其称,除与佛山无纺布生产企业必得福合作解决熔喷布的渠道,靠着在新材料领域技术的沉淀,公司还探索自产熔喷布。“熔喷布其实也是塑料纤维的一种,公司对这一块领域也有所了解,所以经过考虑,决定试一下自研自产。”
就这样,从昔日“求存”转产,到实现原材料熔喷布、口罩成品生产,企业在当时的困境中,打造了一个自己的垂直产业链闭环。值得关注的是,昔日转产的决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生存的问题。据悉,公司去年实现营收3000万元,其中防疫物资生产业务占比过半。“那个时候公司各方面的业务都有受损,口罩生产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止损’。”冯秀来说。
如今,公司的口罩生产线还在“转动”,不过从原来的十条生产线减少到了两条。“有客户需求这个产品,我们就做,毕竟现在疫情防控工作还没停下来。”
“现在回头想一下,也是不曾料到的事情。”在公司发展“喘了口气”后,迎来了限塑令、禁塑令的新“风口”,该企业凭借生物降解材料的技术累积,斩获了较多订单。据悉,目前,该企业已布局顺德和海南两大制造中心,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展。
【样本二】
“隐形冠军”求存
迷茫中选择造口罩包装机
作为一家包装机械的“隐形冠军”企业,位于顺德陈村的佛山市松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川机械”),也在去年初“上马”了口罩包装机项目。
“因为疫情,各方面业务开展不了,当时也是很茫然。”松川机械财务总监徐协旺回忆说,“复工复产后,防疫物资需求一下子明显增加,公司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集中资源试着转产口罩包装机。”
对于这一有技术积累的机械装备企业而言,转产口罩包装机并不难。徐协旺称,在机型上,口罩包装机与一般的包装机基本通用,只需要在设计、总装上修改一些配置。“上了口罩总装线上再做修改,就可以包装各种东西。”徐协旺说。
据广州日报当时报道,该公司口罩包装机日出货量达到数十台之多。为提高交货效率,一台口罩机最快可以实现一周内完成发货。另外,为解决原材料问题,当地政府还积极协调供应商。
“上半年需求旺盛的时候,基本上生产线是不停地生产。”徐协旺表示,最多的时候一天出货60台口罩包装机。
“稳住”经营实现业务扩展
值得关注的是,一次“求存”的决定,也让松川机械的口罩包装机打响了名堂。
“提到口罩包装机,很多客商都会想到‘松川’。可以说,现在全国口罩包装机的市场,基本上都是我们的。”徐协旺表示,过去一年,产品还一度出口到东南亚、非洲等多个海外国家。
“一年下来,公司口罩包装机销售量超过了8000台。”徐协旺称,这个业务量支撑了公司一段时间以来的产能,对公司一年的经营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徐协旺表示,转产一方面“撑”住了企业生存;另一方面则是基于这一产品制造所积累的经验,“裂变”出新的产品,细分市场进一步延伸。“现在我们有了五金、日化、医药等行业专业包装机,都是基于口罩包装机技术上进一步延伸。”
如今,该企业还“抢抓”村改机遇,将在顺德打造一个智慧生产车间,有望实现公司产值翻一番。
观察: “活下去”之后是“活得精彩”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小企业而言无疑带来了“生存大考验”。而为求生求存,顺企应对市场需求,积极转产、另辟蹊径,体现了顺企对市场研判的敏锐度及运营、管理的灵活度。
值得关注的是,在昔日“风口”下,也不乏有顺企在“热潮”中对行业进行“冷思考”。
“做口罩机,终究是短暂、过渡性的业务。”去年初,捷瞬机器人也整合资源转产口罩机相关业务,仅做了不到半年时间,捷瞬机器人就决定“离场”。该公司总经理谢传海表示,转产的“非常之举”,是在那一个特别的时间内保生产、保就业、保稳定的一个举措。而一个公司要想持续、健康发展,终究要回归主业,尽快恢复到正常业务中,才能把公司招牌“擦亮”。
另外,也有一些顺企积极总结转产经验,以沉淀更多的技术、客户和市场。以鲁华新材料为例,公司基于口罩产线的生产需要,还注册了专门的医用防疫物资公司及商标。公司负责人称,基于过去一年来积累下的客户和市场,公司将“顺势”做扎实这一行业。可以说,见过了“风浪”的顺企,“活下来”之后将努力“活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