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农业文化遗产滋养“城央绿心”

  日前,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名单正式公示,共有20个新增项目和1个扩展项目入选,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广州市海珠区)入选其中,目前该项目公示期已经结束。

  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海珠湿地,是我国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生态湿地。这里地处经千年围海造田、筑堤种果而成的岭南名果产区,农耕与果商历史文化悠久,文脉积淀深厚。其独特的果基农业系统,是珠江三角洲唯一保留至今的独特河网堤围果林生态系统。近年来,从探索性提出“只征不转”政策,到通过立法开展永久性保护,再到加快推进生态修复,海珠湿地不仅成为多样生物的美好栖息地,而且变为汇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生态空间。

  马克思说,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只能是荒漠。从晋身为具有全国引领示范意义的国家湿地公园,到打造全国最好、全球标杆性城央湿地,海珠湿地的建设和保护工作还需要长久而持续的努力。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产体系的综合,承载着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重价值。接下来,如何把农业文化遗产的优良基因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创造出更加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将是海珠湿地建设和保护工作的历史课题。

  首先,需要拓展与腹地的联系。借助打造30公里环海珠湿地“百年林荫大道”的机遇,强化落实湿地周边城市设计和风廊视廊等管控要求,协同推进海珠湿地品质提升和周边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转化。要立足资源禀赋和区域发展特色,平衡好海珠湿地保护和周边城市更新的关系,着力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低效存量资源集聚、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

  其次,需要凸显“人”的尺度。费孝通说,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这意味着,要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安排好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海珠湿地不仅是亲近自然的生活空间,还是增强公民意识的学习空间。要利用海珠湿地这一载体,让更多人自觉参与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生态与经济发展平衡。当人们参与保护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人们对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越来越认同,海珠湿地将真正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一片乐土。

  (杨博)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国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今日关注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健康有约
   第A15版:教育
   第A16版:文化·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以法治护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清理整顿小水电势在必行
职业陪诊师前景可期
农业文化遗产滋养“城央绿心”
美丽广州
半月通报为“双减”再加码
有一种“及时雨”是中国疫苗
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药剂师出错,还怪家长没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