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妈妈们眼里的校外培训

“双减”政策之下 她们或直面需求 或理性“鸡娃”
在孩子提升成绩和培养兴趣爱好之间不断摸索
漫画:学习竞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提出学科培训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上市融资,已经上市的要进行清理整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要重新审批,转为非营利性机构等细则。

  “双减”政策到来,对于广州的家长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他们为何会让孩子选择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的存在有何利弊?面对孩子的求学之路,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些“广州妈妈”,她们对此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态度。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丹

  图/视觉中国

  “你知道‘顺义妈妈’的含义吗?”在公司楼下的咖啡馆,谭丽首先向记者提出了一个“陌生词汇”。见到记者一脸茫然,她告诉记者可以自行用搜索引擎寻找答案,她说,作为孩子的家长,比起北京的“顺义妈妈”还差得太远,甚至称不上是“鸡娃”的家长。

  谭丽的女儿今年刚刚“小升初”,顺利进入了一所南沙区较好的初中,已经从小学一路补习上到了初中,即将面临“双减”政策落地的情况,她已经为女儿想好了“出路”,就是只能“一对一”补课,“需求始终都在那里的,不会因为不能上‘班课’就不存在了。”

  早晚是那个“站起来的人”

  大概在女儿四年级的时候,看着别的孩子都上起了课外补习班,谭丽心中也打起了小鼓,“班上排名前列的同学都去补课了,就只有我家孩子没有去。”

  最后,还是女儿率先提出来的补课,“孩子都提出来了,这说明的确是有需求的。”她解释自己“入坑”带着孩子去课外补习的原因,就是“剧场效应”,“当所有人都只能站起来才能看到电影的时候,你还能安安稳稳地坐着吗?已经不行了。你早晚都会成为那个‘站起来的人’”。因此,她和孩子也早晚会进入“课外培训”这个“坑”。

  “‘内卷’在小学阶段是很厉害的。”谭丽说,起初她还觉得语数英三门“295分以上”的要求还是很难的,直到后来才知道,原来有不少的学生都能够达到这一点,而且就数学而言,有的学生考了100分,并不是因为他只有100分的能力,而是说试卷的总分就只有100分。

  像另一位妈妈徐靖的女儿,就是谭丽提到的“别人家的孩子”,今年刚刚五年级升六年级,就已经开始在为“小升初”做好充足的准备。“我觉得我女儿还是比较聪明的那种,当时到课外培训班的原因,也是由于课内的知识太简单了,不想让孩子浪费大把的时间在课内。”徐靖告诉记者,她女儿所在的小学在广州的民办小学中应该能够排到前列,但是在校内学习的知识仍然没有办法满足孩子对于知识的需求,于是在朋友的提醒下,她也开始了“鸡娃”之路。

  报班成了焦虑的“出口”

  “我算是比较理性的家长,比起真正‘鸡娃’的那些家长还是不同的,也会思考课外培训是否真的适合孩子。”徐靖表示,社会舆论让学生家长陷入无尽的焦虑之中,而课外培训机构则在“制造焦虑”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她解释,在进入培训机构补课之前的家长会上,培训机构就已经开始进行“洗脑”,将全市的初中都分成三六九等,在根据孩子进入培训机构的“评测”阶段,也将孩子分在了不同的班级,相对应地,不同班级的学生能够上的初中也有所不同。如“超长班”的学生能够进入的是市内“顶流”级别的初中,而“尖子班”则能够进入“豪门”级别的初中,像“敏学班”则一般能进入“一线民办”级别的初中。不同级别的初中对应不同级别的培训班级,分类完毕后,学生们的“打怪升级”之路就开始了。

  “这种排名肯定不是官方的,而是民间自己评价的。”谭丽说,根据孩子的中考甚至高考成绩,或者早一两届孩子中录取得比较好的,在“圈子”内就会有一些“明星家长”,他们也会分享自己“鸡娃”的心路历程,总结自己经历的各个学校在选择生源上的偏好以及自己心里的判断,并且形成了文章发布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与其他家长分享。而这些文章经由一些自媒体公众号转发再“加工”之后,也就形成了新一轮“制造焦虑”的起点,客观上挑起了家长们再度“焦虑”的情绪。

  谭丽坦言,对应这些焦虑的“出口”只有一个,那就是报班,“报了班不一定会有机会,但是不报班就没有机会。”

  “打算结合孩子兴趣报班”

  相比较谭丽、徐靖她们的孩子,何莉为孩子报名课外培训班,是真的希望孩子能够对课内不感兴趣的科目培养起兴趣,将学习补上来。

  何莉和老公都是国内某知名大学毕业生,学习对于她和老公这种“学霸”级别的家长来说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但不巧的是,恰好他们的女儿对于学习这件事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当时也是报了语数英三门,最后她实在对数学没有兴趣,也没有坚持下来。”

  何莉回忆,此前始终将女儿置于“散养”状态的她,还是在丈夫的提醒下,才在四年级为女儿报了课外培训班,但是女儿从小就是很有主见的那种孩子,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配合。

  在课外培训班里,何莉的女儿除了对英语产生了一点兴趣之外,对数学还是没有提起半点兴趣。如今她女儿即将上初二了,成绩依然有些偏科,英语能够拿到全班第一,但是数学却只能刚刚过及格线,这让她和老公不得不去想为孩子选一条别的道路。

  “前几年还是对此有点不能接受的,但是现在已经慢慢接受了。”何莉表示,有的小孩可能兴趣不在于此,能力也不在于此,就算是勉强她去学习,对于孩子和家长而言都是痛苦的。

  “想想人生也就几十年,如何能够将孩子的兴趣快乐和她的未来联系起来,而不是仅仅为了学习而牺牲快乐。” 何莉告诉记者,她正打算结合孩子的兴趣报一些专业的课程,让孩子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能够有一技之长,未来在专业技术方面继续深造。

  “家长要把握好这个度”

  “我个人认为,‘双减’对于我们的影响不会很大的。”谭丽说,由于女儿平日也是利用日常多余的时间进行补课,所以花费的精力并不是很大,就算不通过外部培训的方式进行补课,她也会借助“外力”解决眼下面临的难题。

  谭丽说,一种方式就是由家长承担起“课外教师”的作用,跟着孩子一起将课程学习消化了之后为孩子讲解;另外一种方式则是只能请老师上门一对一教课。“实际上家长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多少,对于不少学生来讲依然还是会有补课的需求,而对于那些不想学的孩子自然也没有什么压力。”

  她认为,所有的学习积累过程,是为了面对高考选拔机制这个“指挥棒”而准备的,但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步积累,“不可能初中没有学好,到了高中一下子就学好了。”而学生补课的过程,就是将“准备”前置的过程。

  谭丽认为,家长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是不能缺位的,不能一味地将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或者校外培训机构,同样也不能将孩子压得太紧,“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她还说,家长们同样面临的问题,是“孩子越大越难教”的问题,有的并不是因为家长不懂,而是家长教的孩子却理解不了,听不懂,事倍功半。所以,她告诉记者,此后应该还是会将教培这件事交给“私教”来做,在不能报“班课”时找一对一私教。

  “双减有助于打击乱象”

  而女儿即将面临“小升初”压力的徐靖,则表示“双减”政策对于她的孩子也不会出现特别大的影响。

  “我们计划和几个学生一起搞小班教学,四五个学生跟着老师学,有点类似于私塾。”徐靖说,几个孩子在一起有讨论学习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虽然大家水平差不多,但是思路不同也能够带来不小的启发。

  此外,她认为,“双减”政策的确能够打击一些如今课外培训机构的“乱象”,“当教培机构将教育与利益相挂钩的时候,已经失去了教育的本质意义,而由利益勾连在一起的各个环节,也早已不再是以孩子的教育为中心,而是为利益为中心了。”

  徐靖告诉记者,这些年她陪着孩子参加各种课外培训班,也见识到了不少的人间百态,“有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在课堂坐到‘C位’大打出手,还有的家长为了抢座插队抢电梯等。”徐靖认为,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人格上也会有缺陷,更加不可能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

  徐靖坦言,自己是在“鸡娃”群体中比较理智的那一部分家长,并且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孩子与那些“天赋娃”肉眼可见的差距,“有的‘天赋娃’真的能够做到为了做一道数学题,12个小时不动的。”她认为,有些课外培训班的存在,也是在筛选那些能够“坐得下来”的孩子,这些孩子不一定有多高的天赋,但是至少是有许多知识点都已经学过了一遍,不然像没有学过函数的孩子可能连题目都看不懂;此外,有些科目如英语、语文在课内学习不到的知识点和内容,经过课外培训机构的讲解,也能够让孩子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比较好的导向。

  (应受访者要求,谭丽、徐靖、何莉均为化名)

 
     标题导航
~~~“双减”政策之下 她们或直面需求 或理性“鸡娃”
在孩子提升成绩和培养兴趣爱好之间不断摸索
~~~

“英雄妻子”史洪情 代替牺牲的丈夫修挂壁公路

引领全村妇女齐上阵 助石板河村通了路又脱了贫

~~~儿子如今能走路能说话能自己吃饭 她不离不弃创造“母爱奇迹”
   第A1版:头版
   第A2版:TOKYO 2020
   第A3版:TOKYO 2020
   第A4版:TOKYO 2020
   第A5版:要闻
   第A6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7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8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9版:理论周刊
   第A10版:理论周刊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今日人物·关注
   第A15版:湾区
   第A16版:阅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妈妈们眼里的校外培训
绝壁凿路“半边天”
她陪伴脑瘫儿康复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