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对话贾平凹

人生道路上且行且歌且从容

《人生从容》 贾平凹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贾平凹

  贾平凹最新散文集《人生从容》出版后,引发读者的关注,新书部分“段子”更是在网络上成为年轻人转发的热门。围绕新书,贾平凹先生进行了一次线上对话。

  《人生从容》选收了贾平凹抒发感怀的文章近五十篇,作者将自己的所见、所感用诚挚朴素的笔触记录下来,这些文章无不体现了一个智者的淡定豁达,而情感的蕴藉有致,文笔的自然天成更是已臻化境,读来亲切感人而又发人深省。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波

  平静地面对困惑与烦恼

  问:您怎么理解新书《人生从容》这个书名,想传达怎样的人生观?

  贾平凹: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呢?从人生的态度来讲,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讲,他在各个生命段完成各个生命段的事情,比如说小时候就好好玩,当学生就好好读书,工作以后就把工作做好,到老年以后就过好老年生活,每个时段都应该是从容的。

  但是从整个对人生命运的态度来讲,有句话是这么讲的:不管坏事、挫折或者是好事情,尤其不好的事情到来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只能是你面对它的态度,有了这个态度以后,对于突然而来的灾难,就知道应该怎么去对付。从这个意义来讲的“人生从容”,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问:您觉得人生从容是不是和年龄有关?

  贾平凹:是的,这个从容从局部来讲,年龄大了,经的事情多了,他越来越从容了。 但是他不是指年轻的时候从容,年轻的时候是奋斗的时候,该奋斗还是要奋斗。我讲的认识从容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的,即一旦人遇见任何事情,漫长的人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情,这是不可抗拒的,也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只有在接受它的过程中形成这种心态,比较从容的一种心态,有了这种态度以后呢,都会有另一种积极的解决方法。

  问:之前采访时,您说挺喜欢写散文,感觉散文更自在一些,比如《自在独行》《万物有灵》,年轻人也喜欢,对于喜欢您散文的年轻人,有什么想和他们说的?

  贾平凹:从现实状况来讲还是喜欢写散文,散文篇幅短,不像长篇需要熬几年的时间。从具体情况来讲,这十几年都是在集中精力地写长篇,散文相对来说写少了。散文写得最多是我30多岁的时候,写的都是20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年轻,明显地,在年轻时候的创作和后边的创作还是不一样的,年轻的时候有激情,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好奇,见什么就想写什么,它追求那种很清新的东西、很优美的东西成分多一些。到年纪大了之后,零星地写些散文,那都是自己在生活中,人生几十年里面体悟到的东西,真正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把它写出来。这个时候写的东西它就不讲究章法,没有起承转合,技巧的东西更少了,更多的是自己的体会。和年轻的时候比起来,激情可能少了,感觉恐怕也不灵敏了,句子也不是很优美了,但是更多的是自己体会出来的人生智慧,这是年轻时和年纪大了之后写作的不同之处。

  文学不能太迎合时尚

  问:您之前在采访时说,人毕竟是社会人,谁要想活得随心所欲都挺难的,很多事不是你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那您现在觉得如何才能摆脱俗世纷争做到自在独行和更加从容?

  贾平凹:这个表面上看是个很矛盾的东西,一方面正因为是人生吧,人生就是个痛苦的事情,既是短暂又是痛苦,但是既然成为人就要活下来,而人生整个活的内容就是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尤其是人和人的关系是最难处理的。

  为什么我写小说呢,小说写日常、写生活,实际上就是写人和人的关系。每个人都活在一种关系之中,处理关系就是非常头疼的事情,别人和你讲一些道理吧,你不一定能体会到,只能自己在实际中磕磕碰碰地过来,你才能知道哪些应该做得好一些,哪些是做得不好的,应该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正因为人生就是这样,人要活下来,就要尽量地把自己活得自在,这种说法看似矛盾的,但其实也是相对的一种东西。

  什么叫人生经验?人生经验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总结出来的,通过刚才我前面谈的,还是一个人生态度问题,不管遇到什么东西,你把态度摆正。这也是一个对待生活的态度问题。

  问:现在流行的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您有关注过吗?有些作家称用这种的方式和年轻人交流,您考虑过短视频吗?

  贾平凹:我知道这个情况,但我要补充一点,文学创作毕竟是个长远的东西,比如说出版方面为了销售,你可以这样那样,但总的来讲,文学还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有时也不能太迎合一些时尚的东西,作为一个作家来讲,还是要踏踏实实地把自己作品做好,如果只是迎合一些时尚的东西,我估计都是不可能长久,这是我个人的感觉。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些是出版社的要求或者是作家本人的期望,可以做这样的事那样的事,但我自己还是老老实实,我先把我自己的作品写好,至于能卖多少,那是出版的事情。

  现在这个社会节奏特别快,任何观念,一时的观念都会过时的,所以说有时需要迎合市场,有时还是要警惕这方面的事情。

  年轻时写得清浅但激情、幽默

  问:网上一种说法是过了35岁找工作就特别难,而且特别容易被社会淘汰,站在您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不是在贩卖焦虑?如果是,您对过了35岁的人有什么建议?

  贾平凹:我自己是年龄大了,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像我这种20世纪50年代的人,大学毕业以后自然有很好的工作干,但那个时候的工作没有挑剔,把你分到哪就是哪。但现在,我接触的周围的年轻人特别焦虑,遇到的问题也特别多,面临着房子的问题、车子的问题、婚姻的问题,这生存的压力比我当年要多,因为现在的社会欲望特别强,不像当年有碗饭吃就可以了,现在大家都想吃大碗饭,吃最好的饭,所以说产生这些生存压力我能理解,也同情。至于说35岁寻不着工作,这方面我了解的情况不是很多,但我觉得作为人来讲,一生都在奋斗呢,其实到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你一直前进着、奋斗着,要相信自己,天生我才肯定有用,保持着这个信念、这个态度,任何事情就不显得那么焦虑了,焦虑对应的词就是从容。

  问:我看了这本书,这本书很多文章时间跨度比较大,中间有50年的时间跨度。现在你再回看当年的文章有什么感觉?

  贾平凹:不管是散文写作还是小说写作,都有很多人问我到底喜欢年轻时写的作品还是年纪大了之后的作品。我认为不管是年轻时还是年纪大了后写的,对我来说,都是自己写的,不分先后,自己都很喜欢。

  现在回想起来,年轻时候精力充沛,脑子灵活,特别敏感,写作欲望特别强烈,见啥就想写,有啥触动就想写。那个时候写得比较清浅一些,单纯一些,但充满激情的多一些,也写得幽默一些。

  年纪大了以后,尤其是到了60岁左右,写的作品内容上更讲究是从自己生命中体验出来的东西,更注重生活中智慧的东西,不讲究起承转合、开头结尾这些技巧性的东西。也存在一个不足,就是激情不够,不如年轻时候有激情。

  我年轻读书的时候,喜欢一边读书一边拿个笔记本,把很多幽默的句子摘出来,或者有什么想法、体会都把它写出来。

  我年轻时候的作品里面能摘录一些幽默的句子,到了老了之后,不讲究这些东西,完全变成一种说话的东西,自己体会的这种东西多了。年轻时生活中体会出来的东西少一些,都是受别人的启发,受什么触动,发一些感慨。也有一些无病呻吟的东西,少年时自己说愁的这些东西,但老了之后说愁、说苦,是用另一种形式,另一种语调把它写出来。

 
     标题导航
对话贾平凹~~~
以微话剧形式举办沉浸式发布会~~~
纪念杨绛诞辰110周年~~~
~~~道破汪曾祺抵御坎坷的诀窍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4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TOKYO 2020
   第A8版:TOKYO 2020
   第A9版:理论周刊
   第A10版:理论周刊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今日人物
   第A15版:湾区
   第A16版: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人生道路上且行且歌且从容
刘震云新作《一日三秋》惊艳首发
揭开“隐身衣”下的人生智慧与文人风骨
活着,得有点兴致
分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