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据悉,由江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文广旅体局、广东省博物馆主办的“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将于7月23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专题展分为“何为银信、递送银信、游子之心、桑梓之情、报国之志、复兴之梦”六个部分,展现银信(侨批)的丰富文化内涵和重要价值,体现五邑华侨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深厚的爱国、爱乡、爱家人的家国情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此次专题展还将突出“侨批中的党史”内容,展出一批突出侨胞家国情怀的银信。展览为期两个月左右。该馆还配合制作了十几款文创产品,例如家园立体拼图模型、银信茶饼、陈皮茶包、明信片、信封信纸,还有用银信印章设计的口罩,让参观者在寓教于乐中认识江门侨乡历史。
据了解,此次展览是江门市为了保护利用好侨批文物,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通过展览,让泛黄的侨批开口讲故事,将侨批中的奋斗精神、家国情怀、诚信品质传播开来、传承下去,让更多社会大众看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艰苦创业、勤劳勇敢的智慧和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同时以侨批为纽带,广泛团结海内外侨界人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文、图/黄文生
何为侨批:连接海外华侨与家乡亲人的核心纽带
侨批在江门也称“银信”,是指近代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和领取包裹的凭证,是一种信、汇合一的载体,也是海外华侨连接家人、家乡、祖国的核心纽带,传承着侨乡丰富的民俗文化,涵盖了侨乡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个层面。2013年6月,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其中的5万件侨批出自江门,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侨批来自江门五邑。
江门“侨批”既有“银”又有“信”,5万件侨批的丰富文化内涵,展现了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坚忍不拔、勇于开拓、守信重义、爱国爱乡的华侨精神。
侨批活化举措
侨批活化一:解读侨批文化,弘扬爱国爱乡华侨精神
据了解,江门市在侨批研究和活化展示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探索。江门打造了台山银信广场和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专题博物馆——银信博物馆,建成“五邑银信多媒体数据库”,全景式呈现华侨华人对家庭、家乡、国家和世界的贡献。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了《国宝档案:华侨故事——银信里的家国情》《跨越山海的家书》《新闻调查:寻找丁龙》《美国筑路华工》等多部纪录片,解读侨批文化,弘扬爱国爱乡的华侨精神。开发银信红包、侨批台历等文创产品,让侨批文化融入百姓生活;创编微纪录片《侨批里的江门故事》,打造一批网络“爆款”宣传品,反响热烈。
去年以来,江门市委宣传部召开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保护活化工作研讨会,成立了侨批文化保护活化研究中心,出台了《江门市侨批保护活化工作方案》,系统推动侨批保护活化工作。
侨批活化二:建立华侨华人文化研究院开展侨批保护活化
据了解,去年11月,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广东省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五邑大学在江门市举办“侨批文化与华侨精神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是“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成功以来,首次侨界、档案界、文博界、学界以及政府部门与民间收藏界齐聚一堂,共商侨批文化保护活化研究,弘扬华侨精神的盛会。
研讨会上,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长隋军指出,侨批文化蕴涵的华侨精神可以概括为热爱祖国、情系故里的家国情怀,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笃诚守信、讲义修睦的高尚品德,融通中外、博采众长的人文特质,在新时代侨批文化保护要讲好侨批中的爱国爱乡故事、拼搏奋斗故事、文化传承故事、民心相通故事,弘扬华侨精神,推动新时代侨批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会议期间,江门成立了华侨华人文化研究院、侨批文化保护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开展侨批保护活化保护工作。
侨批活化三:银信传情·接力台山成为侨乡品牌
据了解,江门台山市大力挖掘、保护、研究和弘扬银信文化。筹建银信博物馆、举办银信展、开展书信节……台山市致力于让银信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台山市在南粤古驿道——海口埠银信纪念广场举办了首届“知台山 晓文明——银信传情 接力台山”活动,来自各学校的学生代表把1600封信寄往世界各地。
“亲爱的姑姑,上次一别,我们已经很久没见了……台山现在的变化很大,让我和你说一下。”这是台城二小的邝翊昕给其在国外的姑姑写的一封信,介绍了台山的变化,并邀请姑姑回家乡看看。
台山市还面向中小学生举办了首届书信节,书信的内容写给国外的亲人。去年,在疫情期间,书信节活动利用互联网形式进行,同时还将把“最美家书”编印成册,加强与学术界合作。目前,“银信传情·接力台山”成为侨乡品牌。
侨批活化四:讲述“侨批中的党史”故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进一步推动江门市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充分发掘五邑银信(侨批)的红色印记和背后的故事,江门市委宣传部推出系列报道——《侨批中的党史》,回顾那段峥嵘岁月,感受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使读者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目前,已在侨批中发掘了10多个红色印记和背后的故事,该活动将持续下去。
故事一:一封尘封了68年的“侨批”
这是一封已经尘封了68年的侨批,它背后是一名海外游子的一段家国情怀的故事:
“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获得了彻底的解放。强大、自由、独立、幸福的新中国已屹立于世界上。中国人民成为真正的主人翁了……”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展览室收藏着一封印尼华侨陈金秀1953年写给新会梅江村大哥大嫂的侨批,她在信中如是说。
信中,陈金秀写道:“前几天我听到朝鲜已经停战的消息,而胜利到底是属于爱好和平的人们。这大概你们也听过了而感到说不出来的欢乐。同样的,我们华侨也有这种无比的痛快。”
1953年,陈金秀在印尼读初三,和众多华侨青年一样,也有了回国读书的梦想。在信中,她这样写道:“不能否认,海外的华侨都一批一批地投入祖国的怀抱里。最近,我的同学已有好多回到中国去了,他们给我们的消息和信,都是令人也想回国……”
五邑大学刘进教授介绍,印尼华侨陈金秀1953年写给哥哥这封侨批的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人华侨欢欣鼓舞,大批华侨纷纷回国。江门五邑地区的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邑地区的华侨在美国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就是盼着有一个独立、自主、自由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这封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对新中国一种热爱、支持的一个缩影。
故事二:记录着广州解放时情景:军纪严明 商铺无损
在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的收藏室内,该馆陈列保管部负责人吴兆骏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封信。据介绍,这是广州刚解放不久的时候,在广州经商的归侨黎松写给在开平的侨眷关怀国的信。在信中,黎松说,因为解放军进兵迅速、军纪严明,让他经营的店铺没有受到损失,日用必需品经营尚可维持生活,他因而感到欣慰。
“这是一封1949年从广州寄到开平的信,写信者名叫黎松。”吴兆骏介绍。这封信的收信人关怀国先生是一名开平归侨,也是一名侨眷,他用侨汇在广州购买了商铺,出租给做小本买卖的黎松。写信人黎松在信中提及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穗市已于去月十四日易手”,即广州解放,并盛赞:“幸解放军进兵迅速,军纪严明,小号幸无损失。”
黎松在信中对关怀国提出:“现广州各业俱交五成租金,故特求阁下将租值减低五成。”
“这短短的一句话,浓缩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赓续了人民军队为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优良传统,是‘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光辉思想的生动体现。”五邑大学教授刘进说。刘进表示,这封信从一个侧面也见证了共产党领导的新生人民政权的城市治理能力,尤其是对大城市的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