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施桂鸿、李玺迪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儿子,妈妈找你找得好辛苦……”昨日下午,在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流花派出所,警方宣读亲子鉴定结论后,曾女士紧紧搂住分离26年的儿子小林,泪如泉涌。在母子相拥而泣的那一刻,漫长的26年寻子路终于画上了句号。
26年前,11个月大的儿子被人拐走
回忆起26年前的那一幕,曾女士至今仍感揪心。1995年9月17日,她带着11个月大的儿子从从化坐车到流花车站,准备去旁边的广州火车站搭乘火车回湖南老家。由于天色已晚,加上人生地不熟,她有点不知所措。这时,一对“夫妇”热情地上来搭讪,曾女士以为遇到了好人。第二天早上6时许,“夫妇”中的女子提议帮曾女士照看儿子和看管行李,让她“老公”陪着曾女士去买火车票。曾女士放松了警惕,把孩子和行李交给女子看护,然后跟着男子去买票。“走了一会儿,那名男子不见了,等我返回原来歇脚的地方时,孩子和那名女子也都不见了。”曾女士赶紧在火车站周边四处寻找,却没有对方的踪影。
“在马路边看到包着孩子的衣服,是他们丢下的,捡起衣服后我就倒下去了,一点力气都没了。”曾女士心急如焚,随后赶到流花车站派出所报警。由于当时留下的线索有限,警方多方查寻,均未能找到曾女士被拐的儿子。
曾女士说,当年自己粗心大意把儿子弄丢,为此十分自责。为了找到孩子,她和丈夫在广州火车站附近打工,帮别人洗碗、扫地、拉货,一干就是20多年。“我们也曾去武汉、长沙找过,但一直没有孩子的任何消息。”
26年后,DNA线索排查有了好消息
这些年来,曾女士夫妇又生下一儿一女,但心里始终放不下大儿子。2017年,一档电视寻亲节目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夫妻俩来到越秀区公安分局流花派出所求助。民警详细了解情况后,很快联系分局刑警大队对曾女士夫妇进行了DNA采集、检验,并将DNA数据录入全国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系统。
越秀区打拐办黄警官介绍,今年一季度,越秀区打拐办重新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在越秀区报告的儿童失踪和被拐卖案件,将报案人和疑似失踪被拐人员的身份信息、人像信息、生物信息全部补充完善,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系统”,其中就包括曾女士夫妇的信息。今年5月,越秀区打拐办民警在DNA线索排查中发现,根据白云警方录入数据库的人员小林(男,26岁,广东汕头人)的DNA信息,小林高度疑似曾女士失踪的儿子。随后,越秀警方立即联系曾女士夫妇,并通过白云警方联系上小林,对他们重新采集DNA样本,进行亲缘鉴定工作。
最终,经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司法鉴定中心检验,曾女士夫妇与小林符合生物学亲缘关系。
“看到他踏踏实实过日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来之前,心里有许多话想说,但见了面太激动,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在认亲仪式上,小林语音哽咽,眼圈泛红。
小林说,直到今年6月初,他接到民警电话后,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也从民警口中得知,亲生父母26年来一直在找他,生活过得很艰辛。在血缘亲情的感化下,他渐渐释怀,接纳了这一切。他通过民警分享自己的毕业照给亲生父母;又回到养父母家中,找到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在见面的时候给亲生父母看。
“我是被宠着长大的,在养父母家有两个姐姐,之前一直想要有弟弟或妹妹,这下如愿了。”小林昨天感慨地说。
“儿子找到了就好!他这么大了,看到他踏踏实实过日子,我就心满意足了。”曾女士一手拿着小林送的鲜花,一手搂着他的肩,脸上挂满了笑容。她说,“以后不管(他)回不回到我们身边,儿子开心,我就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