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新 现任中建集团旗下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200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国企敬业好员工”“央企楷模”“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建设者,我们要学习好党史这门必修课,传承红色基因,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1982年10月,我在湖北收到工友的一封信,信中描绘了深圳经济特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说要盖50层的中国第一高楼。学建筑的我那时见过的最高的楼也只有5层,我当时想,要是能参与中国第一高楼建设,这是何等有幸!于是,18岁那一年,我挤上了南下的火车。
当我毅然南下深圳,走出罗湖火车站时,看到的是低矮的楼房、泥泞的道路、简陋的工地,内心略感失落。不过我也安慰自己:对于一个学建筑的人来说,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就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吗?今天,回过头来看,不曾想自己竟然参与了一份伟大的事业、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奇迹。40年来,我参与了国贸大厦、地王大厦和平安金融中心这些深圳各个时期的地标建筑的建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还参与建设了深圳用20天时间高标准建成的拥有1000张病床的应急医院。
2005年8月,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我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担任钢结构项目总工程师。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当年的世界第一高楼,这座世界级摩天大楼建造难度大,被业内专家评价为“极限工期”。当时我率领团队攻坚克难,成功化解10项“第一次”难题。记得在上海环球项目里,我和徒弟王占奎经历了很多不眠之夜,有一个施工方案,我俩一起前后修改了15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岁月,如今生活在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内心深深感到今天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我感慨万分:“40年来,我们与深圳共同成长,感受她的脉搏、心跳。我们苦过、累过、哭过、笑过,从无到有,用勤劳的双手建起了一座奇迹之城、梦想之城,生动地诠释了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把人民群众无穷无尽创造力激发出来后所产生的磅礴伟力!”
感恩伟大的党、伟大的时代,成就了我们每个平凡人的事业。我将倍加珍视难得的人生际遇,继续奋勇拼搏,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轩慧
我将继续用绣花功夫做好基层街道工作,让企业切实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罗达祥
用街道“微服务”
给企业“大支持”
我是一名具有18年党龄的党员。无论在哪里、在哪个岗位,我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牢记为党工作第一职责,努力用实际行动擦亮第一身份。
九佛街作为广州中新知识城高端制造的“桥头堡”,汇聚了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被誉为黄埔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街。对基层街道来说,虽无招商引资的指标,但有服务企业的责任。企业在知识城落地了,我们就要提供态度很好、速度很快、温度很暖的“最后一米”服务。企业是街道社区的一分子,更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将进一步精准解决企业具体甚至微小的困难和诉求,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企业的员工当成自家人。
今后,我将继续用街道的“微服务”体现政府对企业的“大支持”,主动了解企业需求,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探索为企业提供灵敏、快速、优质“微服务”的新路子。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徐雯雯
我将认真学党史、努力办实事,为将琶洲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努力奋斗!
罗伟
当好“协调员”
助力数字经济
1998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回想起来,从当年面对党旗宣誓的那一刻起,我的思想真的发生了蜕变,不再是踌躇的同学少年,真正有了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目标。我坚信,沿着党旗指引的方向,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实现一个个美好生活的愿望。
入党23年来身边的种种变化,也证明了这一切。我的家乡在2017年甩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更让我充满自豪感、满怀信心和期待的,则是眼前的琶洲——这片广州数字经济的热土。
经过6年的发展,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取得了长足进步。2020年,试验区企业营收总额达2690亿元;集聚企业超30000家,其中总部企业78家。接下来,我将努力当好琶洲企业的“服务员”,琶洲事务的“协调员”,脚踏实地为试验区发展添砖加瓦。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我将永葆初心,接续奋斗,为民解忧办实事,为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而努力奋斗!
王甜
“穗好办、最好办”
为民解忧办实事
2005年10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日常工作中,我主要负责政务服务窗口的综合受理及日常管理。从事政务工作6年以来,累计服务群众26000余人次,群众满意率100%。
6年来,我先后参与了广州市“一窗”集成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多项政务服务改革举措的落地工作。在服务过程中,我们总以专业解答和热忱服务获得企业和群众一致好评,多次获企业专门致谢信。
在近两年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我们不仅坚持在一线继续做好窗口受理工作,还在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上下功夫,推动即办专区、不见面审批、跨域通办、政务智慧小屋等多项特色创新服务逐一落地,以更细的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办事体验,推动“穗好办、最好办”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庆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