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镜初 1957年入党,曾获得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1986年退休后担任5所中小学总辅导员,自费帮助困难学生,深受爱戴,被师生、家长尊称“霍校长”。
1925年9月,我出生于东莞市中堂镇斗郎村。1937年“七七”事变后,年仅12岁的我在抗日进步人士的影响下,加入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儿童先锋团”,承担着到邻村中堂、望牛墩协助宣传抗日救亡的任务。
东莞沦陷后,我在石龙中学读书,并继续与日军展开斗争。1944年,我又与霍柱兴、霍来等队员联系,及时向他们汇报沦陷区对敌斗争情况,并秘密宣传发动本村7名青年参加抗日部队——东江纵队,那一年我19岁。地主恶霸知道后要杀害我,我就冒着大雨连夜来到广州南沙万顷沙。当时我无家可归,靠捉蟛蜞维持生计。
新中国成立后,党对我非常关心,1950年2月给我安排了工作。那一年,初中学历的我在广州南沙万顷沙当上了小学教师。1953年我被提拔为校长,1957年我光荣入党。
我永远忘记不了党对我的恩情,所以今天我为党工作是应该的,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我责无旁贷。
1986年,从教育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我兼任了5间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为学生上思想教育课。当时我注意到生产队的职工平时忙于农事,闲暇时沉迷于打牌、下棋,孩子们一放学就没人管。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党员干部需要接受思想教育,小娃娃同样也需要。于是,我下定决心,开办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让党的光辉在自创的课堂上闪耀。
我的行动得到生产队干部的支持。每天天刚亮我就来到队部,通过高音喇叭,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有关政策法规知识。每学期都制订思想教育计划,为农场6所学校80多个班的3700多名学生上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人生价值、文明礼貌的教育课。
后来,我还担任了珠江街(原珠江农场)5所中小学义务校外总辅导员。十里八乡的学校师生、家长见到我就喊一声“霍校长”。
2018年,“霍镜初好人工作室”成立了,一大批党员志愿者来到我身边,我们一起奉献力量,让宣讲更生动,让群众听进耳、听入心。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通讯员南宣、刘唯维)
在服务社会中 不负青春理想
我将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社会工作服务,不负青春,不负理想!
杨艳秋
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想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大学我读的专业是社会工作,大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我终于有机会在家乡将社会工作理念和事业落地生根,为儿童、青少年、妇女和老人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
十年来,我带领社工团队一直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为他们排忧解难。发展至今,我们机构已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50多个,在当地建立起社会工作服务品牌,包括居家养老服务、儿童读写服务、来穗人员融合服务、社区综合服务。为回应服务对象需求,我带着“打开一扇门——读写障碍儿童支持计划”参加“发现新公益”电视比赛,获得第一名。同时,我也积极努力发挥科研能力,联合专家学者研发多种服务产品,包括辅导工具、读写训练工具包等。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
我是青年党员 还要做得更多
我将牢记入党誓词,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皮晶
我是2006年10月入党的青年党员。疫情期间,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认真落实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协助制定《广州市青年文化宫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预案》,切实加强广州市青年文化宫的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我还积极支援越秀区矿泉街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工作。
2021年1月,我被借调至白云机场入境人员防控组统筹协调组支援防疫工作。借调期间,我认真学习新知识,主动配合组长做好数据统计相关工作。我的表现获得了相关领导的肯定。
工作至今,我也收获了一些荣誉。2016年12月,在南部战区陆军装备部防化技术大队被评为“优秀士官”。2020年4月,获广州市青年文化宫2019年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但我知道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在传播党的思想的道路上,我还要做更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姝泓 通讯员穗团宣 图/受访者供
关心困难群众 服务更有温度
我要从服务对象最迫切的需求出发,让特殊困难群众的兜底服务更有温度。
邱晓艺
目前,广州还有一些低保低收入家庭,广州先后出台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及实施细则、临时救助办法,以及特困救助供养管理、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等政策,不断健全救助政策体系。要让特殊困难群众兜底服务更有温度,需更多人去给困境群体的生活带来更多改变。
作为党员社工,我们走访社区,评估到困难长者居住的老旧楼房存在安全风险,于是发动了社区志愿者一起参与微改造项目,利用社区慈善基金汇聚社区爱心,召集街坊共同探讨改造方案;我们入户拜访,察觉到有些困境街坊孤身一人产生无助感,就孵化“左邻右里”社区志愿者队伍,一同义卖义演送温暖,逢年过节送春联,让他们感到社区的归属感。
社工不仅要传递政策和开展个案小组服务,也要一步步培育社区互助精神,让生活在这个社区之中的每一个人和左邻右里共同成长,一同搭建更美好的社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 图/受访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