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保本高收益=金融诈骗”振聋发聩

  评论员观察

  “天上不会掉馅饼,宣扬‘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要自觉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远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6月10日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如是说道。

  “保本高收益=金融诈骗”这个看似“简单直观”的等式,银保监会消保局、人民银行消保局主要负责人早在去年9月就对外公布了。两位部门负责人还划出3条警戒线:承诺保本而收益率超过6%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可能把本亏光。

  众所周知,在金融、资本市场中,风险与收益呈现正比关系——潜在收益越高,风险就越大,要想低风险,就需要牺牲潜在收益。换言之,也可以直白地说,保本与高收益就是“鱼”和“熊掌”的关系。按照国债标准,承诺保本的金融产品,一般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超过6%的就不靠谱了,更别提那些动不动就达到10%的了。

  揆诸现实,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市场的理财产品多以保本高收益为核心,商业银行和不少信托机构都争相推出这种产品。随着国家金融改革不断深入,保本理财产品变得越来越少了,对于多数产品银行不再兜底,因而风险只能投资人自理。在这种背景之下,还有人大肆宣传、推销保本高收益产品,实际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真相无非两种:要么是虚假宣传,要么是金融骗局,鲜有例外。

  保本高收益金融骗局之所以“野火烧不尽”,其手法通常有二,一是“王婆卖瓜”,二是“庞氏骗局”。什么“年化收益30%-50%不再是梦想”“保证固定收益8%”,什么“私募黑马”“投资明星”“中国巴菲特”,天花乱坠、毫无底线的自卖自夸,无非就是要你相信,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们可以做到,你尽管放心把钱交给他们打理,等着“躺赢”就是了。

  明眼人一看就是说大话、画大饼,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相信他们的胡话、鬼话,心甘情愿把钱转到他们账上,供他们挥霍?这就不能不提金融诈骗界祖师爷“庞氏”了,他发明的“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手法实在太“厉害”。因为只要投资者进入得足够早且跑得足够快,不当“接盘侠”,就不会亏本,甚至还能赚钱。于是,很多开始半信半疑的人,看到别人真拿到高收益了,就坐不住了,毫不犹豫地跳进去了,等到拆东墙补不了西墙、“庞氏骗局”玩不下去了,“大侠”的位置他们就坐稳了。

  给上当受骗人群画像,除了那些额头贴着一个“贪”字者,还有一个庞大的“易感人群”——老年人。老年人的金融知识、理财经验与手中闲钱、存折数字不成正比,一些不法分子因此专门开发针对他们的金融骗局,比如子虚乌有的“养老项目”。先是施以小恩小惠,接着给他们洗脑,进而掏空他们腰包,最后逃之夭夭,几个步骤一气呵成。

  投资有风险,理财需理性。公众在理财时,一定要有理性,别让冲动把理性挤“下线”,尽量追求长期投资,不要一味追求赚快钱,还要记住“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忠告,适度分散投资风险。尤其明知某款金融产品或集资行为有“庞氏骗局”嫌疑时,不要心存侥幸、以身伺虎,天真地以为自己跑得过“雪崩”。

  (练洪洋)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权威发布
   第A3版: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平安高考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战疫群英谱
   第A6版: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权威发布
   第A7版: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民生保障
   第A8版: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每日闲情
   第A12版:要闻
   第DGA9版:东莞新闻
   第FSA9版:佛山新闻
   第SZA9版:深圳新闻
   第ZSA9版:中山新闻
倡导就地过节 护佑端午安康
激活文化遗存 赋彩美好生活
“保本高收益=金融诈骗”振聋发聩
携子进女更衣室为何惹争议
成年人多点心未成年人少些风险
时刻绷紧依法防控这根弦
“仿制药集采”让用药更安心
一技傍身,方能硬核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