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院长谈党史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初心和使命。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为了人民幸福生活不断砥砺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艰苦卓绝不断斗争胜利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依靠人民伟大力量不断开创新局的历史。回望党的百年历史,体会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领悟“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忘我担当,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大我情怀,必定增强人民“两个维护”的坚定信心,必定鼓舞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的高昂士气,必定夯实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精神赓续
“人民”是党的服务对象、是党的事业主体、是党的依靠力量。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书写了“始终不渝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上位置”的“初心”历史,体现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担当”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提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在《论联合政府》中再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中共七大把“为人民服务”写入了党章,从制度上规定了共产党人的责任使命。革命年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邓小平同志称自己是“人民的儿子”,在1978年,他指出:“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同年1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他明确指出:“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离开这个主要的内容,政治就变成空头政治,就离开了党和人民的最大利益。”在南方谈话时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新时期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让中国与人民“富起来”了,坚定了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成为党的“人民观”的新时代表述,“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从而开启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强起来”的历史,朝着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勇前进。
“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内核
贯穿百年党史的“以人民为中心”,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社会主义中国“谁当家作主”和“如何当家作主”的问题,即“人民当家作主”的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人民当家作主确立了政权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雏形,奠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法治保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转向民主和民生建设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更高价值追求。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价值旨向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是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与时偕行的、是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矛盾的解决紧密相连的。
“以人民为中心”在新发展阶段,首先是把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上,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为乡村建设行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其次,是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矛盾有效化解。5亿多农村人口的共同富裕之路,还有许多无法预知的矛盾与挑战,大力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要在发展中寻求矛盾化解的突破之道,要以矛盾化解取得民心、达成民意。
最后,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利的实现。要坚持民主与民生统一的发展理念,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切实做好关涉人民切身利益的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工作,把发展机会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真正落实“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目标要求。
鉴史知今,鉴往知来。总书记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将承续“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续写“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辉煌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