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帮孩子拆穿“文具盲盒”把戏

  针对“文具盲盒”可能给中小学生、儿童带来购买成瘾、过度消费的影响,日前,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广州市教育局,重点对各中小学、幼儿园周边销售“文具盲盒”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

  随着盲盒经济袭来,各行各业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从文创盲盒到旅行盲盒,再到如今的“文具盲盒”,如此阵仗,大有万物皆可“盲盒化”的趋势。只不过,与传统的盲盒相比,跟风而上的各类盲盒,实际藏有不少猫腻。

  一方面,盲盒将商品价值模糊化的同时,也留有暗箱操作的可能。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商品稀缺性的特点,诱导消费者反复购买。就以文具盲盒为例,不少文具外包装印上“惊喜盒”“好运盒”等误导性字眼,让学生反复购买,只为抽到隐藏款文具。好好的买文具,竟演变成抽奖一般,这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而且对个人未来的成长也可能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目前,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此类盲盒化的销售模式,但这不意味着盲盒并无风险。盲盒的一面是碰运气,而另一面却是赌博。盲盒的射幸行为,本身就带有“赌”的成分。

  然而,当消费者群体主要是未成年人时,盲盒的性质就不再是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射幸合同那么简单了,必须要考虑到其民事行为是否有效之余,还要考虑销售行为是否有违公序良俗。

  显然,部分文具盲盒故意刺激未成年人过度消费的行为已触及底线,介入规范在所难免。正如广州此次“文具盲盒”专项整治行动中,监管部门以强化销售行为为引导,与相关销售者签订《销售“文具盲盒”承诺书》,进一步规范并约束其营销手段,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周边环境。

  其实,部分学生之所以会被商家诱导,“买笔成瘾”,与其盲目攀比的心理有关。对此,应该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客观看待“文具盲盒”,让其意识到大多文具作为一次性用品,并不具备收藏价值,购买文具应该结合自身的使用需求,切不可盲目浪费。而广州市教育局印发《致家长关于“文具盲盒”的一封信》的做法值得鼓励。作为掌管孩子“财政大权”的家长来说,几块钱的文具可能也不大在意,但孩子也许正是在自己的一次次“默许”中,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因此,家长应做好孩子消费观的第一任老师,让孩子认清“文具盲盒”的真面目,孩子自然会作出理性选择。         (陈文杰)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第A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廉洁广州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今日人物·关注
   第A15版:教育
   第A16版:体育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T1版:广州中考志愿填报一本通
   第T2版:广州中考志愿填报一本通
   第T3版:广州中考志愿填报一本通
   第T4版:广州中考志愿填报一本通
   第T5版:广州中考志愿填报一本通
   第T6版:广州中考志愿填报一本通
   第T7版:广州中考志愿填报一本通
   第T8版:广州中考志愿填报一本通
   第T9版:广州中考志愿填报一本通
   第T10版:广州中考志愿填报一本通
   第T11版:广州中考志愿填报一本通
   第T12版:广州中考志愿填报一本通
   第T13版:广州中考志愿填报一本通
   第T14版:广州中考志愿填报一本通
   第T15版:广州中考志愿填报一本通
   第T16版:广州中考志愿填报一本通
全球揽才激发广州国企活力
保障用卡安全,银行须担更多责任
5年增30多倍,马拉松该去“虚火”了
美丽广州
自残求“美”,新版《病梅馆记》
“必点”的霸王条款“必刹”
帮孩子拆穿“文具盲盒”把戏
“上班打伞”也是一种善意提醒
个人征信岂能让企业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