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东高校水稻研究专家深切缅怀“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寄语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张艳梅、陈芃辰摄影报道)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后,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海洋大学从事水稻研究的专家们深感悲痛,他们追忆起袁隆平院士在广东开展杂交稻和耐盐碱水稻研究的点点滴滴,深切缅怀这位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

  广东海洋大学:

  数十年情谊缘起杂交稻

  作为国内较早开展杂交稻和耐盐碱水稻研究的农业类院校,广东海洋大学曾得到袁隆平的大力支持。因杂交稻结缘、海水稻续缘,数十年割舍不断的情谊,早已将广东海大师生与这位老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20世纪80年代中,袁隆平来到广东海大前身之一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和杂优公司了解并指导杂交水稻科研和生产情况,广东海大滨海农业学院研究员郭建夫当时还是刚大学毕业的小伙子,他陪着袁隆平到田间地头调研。

  “袁老师对我后来的杂交水稻研究帮助很大,在为人处事上我也受益匪浅。”郭建夫回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有幸陪湛江搞杂交水稻的同志多次到袁老师长沙的家和海南三亚的农场拜访他。”

  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袁隆平心心念念的大事。在完成杂交稻亩产3000斤的梦想之时,年近九旬的他,又选择了“海水稻”作为新的攻关方向。共同的理想和抱负让他和广东海洋大学的海水稻创新团队的专家有了密切的交集,数十年前因杂交稻结下的缘分持续升温。

  袁隆平对广东海洋大学推进耐盐碱水稻研发寄予厚望。2020年10月,全国第二届海水稻论坛在湛江举办,袁隆平为第二届全国海水稻论坛大会录制致辞视频,在随后的谈话中表示,希望海大滨海农业学院努力发挥作用,推进耐盐碱水稻研发工作,“争取早日实现耐盐碱水稻推广一亿亩的目标”。

  华南农业大学:

  院士精神持续激励后辈

  得知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罗锡文正在出差的路上。“非常悲痛,此前听说他身体不好,一直想去看望,却始终没有找到机会。”电话里,罗锡文院士哽咽着说,“我一直称呼他袁老师,他对我一生做事、做人的影响非常大!”

  罗锡文回忆,2002年,他与袁老在北京一次国际会议上初次碰面。听说罗锡文是搞农业机械化研究的,袁隆平很高兴:“农业机械化很重要!”2007年,罗锡文到湖南拜访袁隆平,原计划20分钟的会面,两人却在办公室促膝长谈。“通过和袁老师的接触,我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把农业机械化搞好的决心和信心!”罗锡文说。

  近年来,袁隆平院士带领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与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在科研攻关、种质交流、人才培养开展了持续深入的合作。

  “得知袁老师去世的消息,我非常难过。”在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志强教授看来,袁隆平院士是一位良师益友。他回忆,有一次在长沙开全国性的研讨会,作为会议主办方,袁院士亲自下地里,给参会代表介绍田里的水稻品种。“由于参观的人太多,我被挤到了外围,结果会议结束以后,袁院士又主动拉着我,单独给我介绍了一遍。”

  陈志强说:“袁隆平院士虽已仙逝,但他的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家国情怀以及高尚情操将持续影响和激励我们。”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7版:要闻
   第A8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体育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旅游
   第A15版:旅游·揾食
   第A16版:文创·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把饭吃光是最好的缅怀
广东高校水稻研究专家深切缅怀“杂交水稻之父”
外交部: 奉劝台湾当局停止借疫情搞政治操弄
世卫大会再拒涉台提案
狠打“鱼目混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