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从艺30载摘得“梅花奖”

彭庆华:默默耕耘,终有回响

彭庆华(剧照)

  南京传来喜讯!粤剧界再添一朵“梅花”!昨晚,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晚会在南京市江苏大剧院举行,主办方为获得本届梅花奖的15位演员颁奖,广东粤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彭庆华榜上有名(左图)。

  默默耕耘,终有回响。彭庆华成功摘“梅”,成为广东粤剧院第10位梅花奖演员,既为广东粤剧院赢得了荣誉,也为粤剧界争了光。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素芹

  彭庆华获奖感言:期待有更多的“丰收”和“回响”

  此前,彭庆华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埋首耕耘,静待回响”,如今获得“梅花奖”殊荣,他感触颇多,但更多的是感恩和感谢。

  “在过往的学习工作经历中,我曾遇到过很多艺术水平和天赋都相当拔尖的同行,但他们因为伤痛等种种原因,无法来到这个舞台参与评比。我能走到今天,最终被大家看见并认可,这是光荣,也是幸运。”他说。

  广东粤剧院为了此次南京“竞梅”派出了100多人的团队支持。在彭庆华看来,广东粤剧院是一个对粤剧有信仰的地方,“我们在这里不断成长。”在南京,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戏迷为他加油打气。“来自大家的鼓励,是我奋斗最大的原动力。”他说。

  今年是彭庆华的师父丁凡摘“梅”30周年,也是彭庆华从艺30周年,适逢第30届“梅花奖”;5月21日是“小满”,而彭庆华来到了“梅花奖”颁奖典礼的舞台上,收获了一次“小满”……“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们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当遇到困难、挫折,难免会有挫败感、失落感。“在不同的阶段我都萌生过放弃粤剧的念头,但是幸好自己坚持下来了,也幸好身边有很好的师长、同事,给我鼓励、支撑我走下来。”

  彭庆华说:“我希望能携着新的‘身份’,继续专注耕耘,踏实地为粤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些事情,期待有更多的‘丰收’和‘回响’。”

  “我的信心首先来自粤剧” 让岭南之外的观众惊艳称奇

  5月11日下午,彭庆华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粤韵华章——彭庆华粤剧折子戏专场》,参加本届梅花奖的角逐。短短一个半小时,四出折子戏,彭庆华以武生、小生、小武等不同行当塑造了风格不一的艺术形象,长靠、短打、文戏样样精彩,剧场内喝彩声、鼓掌声不绝于耳。  

  彭庆华表示,“我的信心首先来自粤剧,粤剧在舞台上有自身鲜明的艺术特点,我相信是好看的,是大家乐于欣赏的。”

  彭庆华的精彩表演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好评,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彭庆华在四折作品中把人物形象做到面面俱到,个个不同,色色精准,美美与共,大武生的气派、文生的潇洒,小武的刚毅,都在身段、功架的动静间拿捏到位。这种艺术上的精致实际正是粤剧艺术高度的一次典型再现,这样的艺术不唯让粤剧固有的受众群体着迷,而且让岭南之外的观众惊艳称奇,更让追风逐异的青年人流连。”

  “竞梅”专场融合众多前辈心血

  参加竞演的这四出折子戏融合了桂名扬、梁荫棠、吕玉郎、丁凡等众多粤剧前辈的艺术心血与结晶。

  《赵子龙催归之“甘露寺”》是长靠武生戏,为传统粤剧南派官话作品,讲述三国时期赵子龙勇退甘露寺东吴伏兵的故事,展示了粤剧南派艺术的独特魅力。“这部戏最早是桂名扬老师创演的,南派‘大靠’首次出现在这部戏中,成就了很多经典程式。穿着这身独具粤剧古韵的大靠参评‘梅花奖’,很有意义。” 彭庆华说。

  彭庆华回忆学这个戏的时候,老师手把手地帮他“抠戏”,“感觉到粤剧的表演传统、表演程式,它很美,很古朴,很有力量。我们作为后辈,要好好传承。”

  在《狸猫换太子之“搜妆盒”》中,彭庆华要展示的是介乎官生与老生之间的表演。《狸猫换太子》最早是上海京剧院新创的一出戏,粤剧名家丁凡看到后觉得很好,便移植到了粤剧,“这个戏到现在也已经20多年了。作为丁凡老师的徒弟,我感觉这个戏里不单单有京剧的精髓,更有粤剧的精髓以及我师父的心血。”《搜妆盒》是剧中最为精彩的一折,其中人物心理变化的松紧寸度,尤其扣人心弦。

  《拜月记之“抢伞”》中,彭庆华以小生行当的唱功和身段,塑造一介书生敦厚腼腆的艺术形象。“这部粤剧,最早林小群老师、吕玉郎先生拍了电影。我师父丁凡跟蒋文端老师重新排了这个戏,当时在粤剧界也很轰动。”彭庆华表示,“我希望通过这个戏,让大家不要认为我只是一介武夫。”

  《武松大闹狮子楼》是很有南派武打艺术特色的短打戏。该剧创造性地发展了粤剧的表演艺术特色,展示了硬桥硬马、拳拳到肉的南派武打风格。

  四个折子戏各有难度和挑战

  这四个折子戏各有难度和挑战。

  《赵子龙催归之“甘露寺”》中,那身大靠重达20多斤,上面的装饰、飘带都很有层次感。“作为演员,最难做到的就是稳。什么时候动,什么时候静,很考功夫。身上飘带就有6条,需要做到动而不乱。”

  彭庆华说,《狸猫换太子之“搜妆盒”》重在心理活动的刻画,“是抽丝剥茧、很‘熬骨头’的表演”。

  对他来说最难的是“抢伞”。“它是一个很纯粹的小生戏。我们请了张争耀过来给我抠身段,我跟他学习一些昆曲小生的身段。他‘收拾’得我很厉害。我也希望能多学一些。”

  很多人认识彭庆华是从《武松大闹狮子楼》开始的,这部广东粤剧院2002年为彭庆华量身打造的剧目,改变了兄弟剧种眼中“粤剧能文不能武”的刻板概念。剧中不仅有“高台照镜”“手桥”等传统武打动作,还呈现了在粤剧南派武打技艺“关斗砸人”的基础上独创的高难度动作“奔腾”。

  这部戏从首演到现在也快20年了,“作为我个人来说,这次竞演跟20年前的那个版本里所展示的技术、技巧是一模一样的。” 彭庆华说。

  “铁打的武松”从20多岁演到40多岁。彭庆华表示,“作为剧团里的演员,我们记得住的不是岁月,而是哪出戏,戏一直在演,那么时间好像就停止在戏里面。比如《武松大闹狮子楼》,早年一年演十几场至三十几场,后来年纪大了没有演那么多,但始终每年都在演。我也经常提醒自己,这戏演了那么多场,我不能演‘油’了,我必须‘生’着演,每次演都像第一次。”

  “作为剧团里的演员,我们记得住的不是岁月,而是哪出戏,戏一直在演,那么时间好像就停止在戏里面。”

  ——彭庆华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6版:身边纸
   第A7版:文娱·每日闲情
   第A8版:体育
彭庆华:默默耕耘,终有回响
旅行的意义
《花果图册·页四》
惜别一颗牙
人间烟火色
名家金句
文创雪糕上新刷屏!除了三星堆“青铜面具”,还有哪些等你来品?
分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