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7时,25岁的高嘉敏像往常一样准时起床,拉开宿舍里无纺布衣柜的拉链,穿戴整齐,开始了新一天的支教工作。2020年7月从澳门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高嘉敏在澳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推荐下,成为第一个参加团广东省委“希望乡村教师计划”的澳门青年,来到广东省英德市波罗学校,担任初二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英德市波罗学校坐落在群山中。从初至乡村的彷徨迷茫,到认识乡村现状,被孩子们的纯真吸引……像高嘉敏一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在支教中感受着奉献的快乐与爱的回馈,也让乡村的孩子得以看见更大的世界。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秋瑜 通讯员 裴成贤 杨剑荣
细节处感受学生的“窝心”
“从我个人的职业规划来说,一直很想做老师,在大学期间也有一直留意这样的机会,所以这次想通过支教来看一下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做老师,也想感受一下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高嘉敏说,“刚来的时候其实是会有点不适应的,因为,身边一个朋友或是熟悉的人都没有,每天一回到宿舍,觉得整个房间都是空的,会自己一个人哭。”
慢慢地,和学生、老师们的接触,以及学校领导每天的关心和问候,让高嘉敏渐渐感觉到温暖。“上学期可能因为彼此陌生,学生们会有点怕我,但这学期开学两个多月以来,他们已经变得不怕我了,有了很熟悉的感觉,而且信任感越来越强。甚至有学生问我班里的班费还剩多少,因为他们知道下学期我不会再教他们了,他们想为我组织个欢送派对。”谈起和学生们的相处,高嘉敏感到很“窝心”。
“去年国庆假期的时候,有个女同学发信息问我到家了没有,当时我想起来她在早上的时候问过我是不是今天回家,没想到她还记得,那天我回到家已经差不多晚上10时,在路上她一直在跟我聊天,问我还有多久才到家。我关心她是不是在家没事做,她说是因为怕我坐车会发生什么事,聊天可以随时知道我在线,这是让我觉得很暖的一件事。”最近,因为班上有同学打架,高嘉敏感到有点烦躁,就在办公室流泪了。“那时候,有几个学生就悄悄进来站在我后面,我问他们什么事情,他们说因为看到我心情不好,所以进来陪我。这些小细节都会让我觉得很窝心。无论未来怎样,我都不会后悔这一年的经历。”高嘉敏说。
呼吁关注心理辅导
“对于支教这份工作,我曾有无数次的幻想,但是来到这边,让我对农村学生的想法发生了变化。”高嘉敏对记者说:“我以为农村学生都是很乖巧单纯的,毕竟他们接触的事物没有城市学生那么多;但是相反,他们会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缺少了教育而更加调皮,他们似乎想用一些行为去吸引你的注意。”
高嘉敏在支教工作中观察认为,“目前乡村教育的水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学校所在的位置十分偏僻,大部分留下的孩子也都是留守儿童,乡村小朋友的心理一定会和城市小朋友不一样,少了和父母的沟通,容易一直困在自己的世界里。像我现在教初二年级的学生,我就觉得他们很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他们面临着青春期和叛逆期,而任课老师很难兼顾到心理和生活上的辅导,很多学生容易因为没有及时走出心理的困境而误入歧途。”
高嘉敏认为,农村学校的教师资源,尤其是心理老师资源的配备应当引起重视。“在心理辅导方面,我觉得不管是澳门还是内地,都仍有待提高。无论那间学校有多好,心理辅导方面往往容易被忽略。有的学校虽然有心理咨询室,但老师可能也只是像我这样的非专业老师,会和学生聊天,但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很希望每间学校都可以配置一个专业的心理老师。”
“一年或可影响一生”
“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无论是课本上还是课本以外的知识,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他们的受教育权利。不管是正式老师还是支教老师,都应该把这两方面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我很希望孩子们知道,他们虽然在这里生活,但有很多人在关注他们,他们生活的地方的确很小,希望他们有机会一定要走出去,因为这样才知道什么是世界。”
高嘉敏介绍,在澳门,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比较大,“很多时候会要求团队合作来完成作业,而且学校十分关注课外兴趣班的开设,让学生上完课后自主参加,如象棋、手工、运动等。有的兴趣班在周一到周五放学后举办,有些则在周末举办,时长在一个半到两小时之间,我觉得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学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在接下来的任期里,高嘉敏希望给孩子们更多地讲讲课本外的内容,拓展他们的视野。“比如最近语文课的内容涉及演讲,我就给孩子们播放了一些演讲类的视频,包括《超级演说家》等综艺节目;也有课本内容讲到奥运会,我就给他们额外讲了当年北京奥运会的有关内容,会把课本上的内容适当延伸出去。”
澳门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裴成贤对记者表示,希望能更好地配合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并推动澳门青年参与祖国的乡村教育。“对于乡村的小朋友来说,支教志愿者是很重要的,我们的到来一方面可以让他们知道外界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社会各界更多地知道他们的情况,所以希望有更多的澳门青年能关注祖国偏远地区的孩子,给他们多一些关怀。因为哪怕只有这短短的一年相处,也可能会影响千千万万农村小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