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以下简称十六中)开设的小语种学分延伸课程正式开课。参加广外“学分延伸计划”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的高中生,通过高考被广外录取到相关专业后,可申请有关课程学分认定,认定后可免修相应课程。据统计,本学期报名参加小语种课程的学生一共212名,含日语、德语、法语各两个班,由来自西语学院和日语学院的研究生授课。开课第一天,小语种启蒙课程便受到学生的欢迎。广州日报记者了解到,新高考背景下,十六中在课程建设、平台搭建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创新,为了学生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
高中阶段可修大学学分
据悉,“学分延伸计划”是广外为加强与优质生源基地学校的合作,共同应对高考综合改革带来的挑战,探索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而实施的一个重要项目。该项目有助于拓宽中学学生视野,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前期通过开设科普讲座、学术讲堂等方式,向中学生介绍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相关专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同时,该计划以学生自愿为原则,考虑到高中在校生有着升学、考试压力,本计划面向高一、高二学生开设,并且尽量减少对学生课外时间的占用。该计划在开展授课、探究时注重循序渐进,与高中课本知识衔接,在授课内容与选题上更贴近实际生活,使得课程设置整体上深入浅出,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又便于高中生理解与接受。第一阶段以兴趣引导为目标,主要面向高一学生,结合高中既有的素质教育开展,通过教授和杰出校友进中学举行学科(专业)讲座等形式,在广泛层面上传播相关专业知识、培育专业兴趣。第二阶段则以部分大学课程的提前植入为特征,面向小范围自愿加入该项计划的高二学生;同时,根据中学的实际需要,由学校选派老师或研究生到中学开设有关课程。学生由大学和合作高中共同商定的程序和办法自愿报名、共同选拔后,组成兴趣小组或创新小班,以不占用高中基础课程教学时间为前提,充分、合理地利用中学素质教育和研究型课程的时间,外加少量的课外时间,开展有关专业课程的培养。学生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分。
丰富课程创造更多可能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是广外优质生源基地。从2017年起,广外在该校开设学分延伸课程,到今年已开设了4个学期。除了学分延伸课程外,十六中还与各方合作,开设了多个精品校本课程。例如,与省博物馆、深圳大学、中山大学联合开设多条研学方向课程。利用高一寒暑假、高二寒假开设《梅关古道&丹霞山主题研学课程》《潮汕&南澳岛主题研学课程》《梅州&河源客家主题研学课程》,主推项目式学习,打通学科壁垒,提升学生搜集素材、逻辑分析、调查论证、批判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学生领袖力。采用行前铺垫基础知识,行中搜集采集数据,行后分析调研样本的模式,全面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在高二开展“走进高校,体验创新”系列研学课程,为学生了解最新专业动向,选择大学做铺垫。校长王勇介绍,研学活动让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真实场景中,有的同学还在研学的过程中,发掘到了课题并写成了论文,并在各类青少年科创竞赛中获得了奖项,从而拿到了高校综合素质评价乃至强基计划的入场券。除此以外,学校还开设了科创课程、品读经典课程、生涯规划课程、财商教育课程等等。“从课程、到活动、到升学,我们都打通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在为学生创造更多可能性的这条路上,我们没有终点。”王勇说。据统计,2018届高三,十六中共有35名学生通过各所高校的综合评价(631模式)测试并被成功录取,录取人数位列广东省中学第9名,广州市第4名。共11人被华南理工大学综合评价(631模式)录取,占全省录取人数的7.3%,录取人数位列全省第二名。2019届高三共有13人通过综合评价方式被中大华工录取,录取人数位列广东省中学第8名。2020届高三,浙大、中大、华工、南科大入围人数92人,其中华南理工大学高校综招录取人数29人,位居广州市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