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伟力
上海车展将主题定为“拥抱变化”。变化到底体现在哪?首当其冲的是“科技的汽车”变为“汽车的科技”,科技从服务于汽车的“后台”,走到“幕前”。造车工艺和装配水平依然重要,但企业的前瞻性和技术研发能力更加关键。在后者这两方面,新晋汽车市场的科技企业与传统车企(或者说是“刚进入科技领域的新车企”与“传统科技企业”?)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车展呈现出的变化,值得仔细揣摩。
自主研发?开放合作更显格局
今年上海车展,可以清晰感受到一个首当其冲的变化:今年,同样是讲技术,坚持“自主研发”同时,“开放合作”也是另外一种选择。开放合作,将“蛋糕做大”,能够从更高维度和更广视角来看待技术。
广汽集团携旗下主机厂,和主要合作伙伴丰田和本田集中亮相,发布了一系列新技术。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混动技术和智能座舱。这两大技术正体现了“自主研发+开放合作”的理念。以混动技术为例,广汽集团同时推出两套混动技术:一是来自丰田汽车,即被市场广泛印证、成熟可靠的THS;二是广汽研究院自主研发的GMC 2.0。广汽集团计划在2025年,自主品牌全面实现电气化,新能源汽车占比超36%,强混占比超15%。
在智能化方面,广汽集团推出ADiGO 4.0智驾互联生态系统,该系统是广汽集团携手腾讯、华为、科大讯飞、地平线等科技企业共同开发。广汽集团与腾讯集团的合作还不止于此,而是“全面升级战略合作关系”。
不再苛求“自主”的,除了广汽,还有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上汽等。在智能车这条新赛道上,企业的格局来自“合作”。相比于“单打独斗”,开放合作能够赢得更多的机会、空间和支持。
汽车“四化”只是中国“独角戏”?国际车企纯电新架构也“登台”
上海车展另外一个明显变化是,汽车企业、科技企业和供应商会从更高的维度来看待技术,尤其是智能。最直观的现象,是国际车企前赴后继、针对汽车“四化”发布全新架构。
凯迪拉克全球首发了其首款智能纯电概念车——LYRIQ,该车基于通用汽车全新Ultium平台打造。该平台具有高度灵活的技术开放性,采用了可替换、可升级的电池模组,以及可灵活排布的电芯方案,可轻松支持功能的升级和电芯配方的优化。与此同时,该平台通过电池和电驱的模块化设计,以多样化驱动形式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者需求。
丰田汽车面向全球,首发了TOYOTA bZ纯电动专属系列。该系列以EV专用平台为基础,能够应对不同大小、形状等车辆多样化需求。推出该系列,目的在于“以人为本”,让消费者能够毫不费力地从普通汽车切换到EV车型,体验EV车型才能感受到的优势。此次车展,丰田汽车还展示了该系列的首款概念车:TOYOTA bZ4X CONCEPT。根据规划,TOYOTA bZ4X计划在中国和日本进行生产,预计2022年年中之前能够实现全球销售。
以往,强调纯电专属平台、架构的,主要是中国品牌,国际品牌更多只是站在旁边冷眼观察。时至今日,国际车企也已经介入。这一现象也从侧面证明,这一轮由中国品牌发起的汽车“四化”,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是一大进步。
在这些车里,窥见未来的“极智”
GS4 PLUS:超感交互
广汽传祺GS4 PLUS成为广汽首款搭载超感交互智能座舱的车型。该座舱提供全场景、全方位、主动的服务,涵盖寻车、准备、驾驶中、停车、下车、离车等过程,且支持OTA升级,功能常用常新。
AION Y:不仅是一辆车
广汽埃安AION Y发布了其售价,10.46万元起,该车搭载弹匣电池、天空之城百变造型、智能娱乐大客厅等独特科技。该车给年轻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生活方式的延伸。
奔驰概念车:投影操控
奔驰带来VISION AVTR,堪称最富未来感的概念车。方向盘、加速踏板、刹车踏板、按键、触控屏,这些都没有!全车只有一个发光的控制器,车内的全息投影能将操作菜单投影到人的手掌上实现操控。
小鹏P5:首配激光雷达
小鹏P5搭载激光雷达,全车配有13个高清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2个车规级激光雷达、1组高精度定位单元(GNSS+IMU),能够实现对环境的视觉+雷达的360度双重融合感知。
记者看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2021年中国车市的预期相当乐观:保底增幅5%,攀高则可以超过10%。这个预期体现在了今年一季度的汽车产销量上,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5.2万辆和64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7%和75.6%。
产销增长的背后,是智能技术的高速驱动。今年上海车展,汽车技术不再是以单一的面目出现,而是经历着全面的整合、梳理、甚至是推倒重来。围绕实际使用,进行各种改变。未来,这种基于全新思维下的创新,将会成为常态。
在技术驱动下,汽车正在从“功能车”变成“智能车”。在智能车上,可以享受到一系列、甚至手机都不具备的创新科技。
不出意外的话,上海车展展示的新技术,将在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中国乃至全球车市和你我的用车生活。对此,最合理的选择是:与其观望,不如拥抱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