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翔宇 通讯员钟轩)近日,中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生态环境专场新闻发布会,会上解读了中山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余剑华表示,与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成果相比,整整的十年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生活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也有较大幅度降低。
摸清污染源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时间为2007年至2010年;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的时间为2017年至2020年。2017年,中山市全面启动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据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余剑华介绍,通过普查,中山摸清了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全市普查对象数量54261个(不含移动源),包括工业源53862个,畜禽规模养殖场92个,生活源239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66个,以行政区为单位的普查对象数量2个。
普查结果显示,全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情况为:化学需氧量3.53万吨,氨氮0.13万吨,总氮0.57万吨,总磷0.04万吨。
全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为:二氧化硫0.33万吨,氮氧化物2.00万吨,颗粒物1.96万吨。
污水收集处理水平提高
两次普查数据表明,十年来,中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是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与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同口径相比,2017年中山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四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分别下降了88%、65%、92.12%、81.59%。
余剑华认为,取得这么好的成效,主要原因是中山行业清洁生产水平以及污染物治理能力持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生态环境宣教工作的落实、各相关部门持续加大执法力度等。
另一个成效显著的部分在于生活源污染治理。2007年到2017年,随着城镇人口规模和居住密度的增加,全市城镇居民用水、生活污水产排量持续增加,用水量增长了60.77%,生活污水产排放量增长47.81%。但生活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却明显下降。
经分析,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规模、污水收集处理水平不断提高,污染控制初见成效。10年间,中山从原来的2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增至21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提高了4.62倍,污水实际处理量提高了4.7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