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广州美术学院传统,绘画艺术学院一直以来就很重视“红色教育”,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的方式。2020年8月,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兼绘画艺术基础部主任罗奇老师带领二十余名师生赴汕头、梅州等地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考察与写生创作,参观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中站旧址陈列馆、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继而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在大学城校区举办“红色记忆”课题创作展,共展出素描、油画静物作品82件。通过这一课程,广州美术学院的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这段革命历史,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早期隐蔽战线工作的艰辛,并通过挖掘物品背后所凝结的革命精神,提高了艺术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广州日报美术+频道记者深入走访了该展背后付出巨大努力的老师和学生。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晓明
罗奇(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兼绘画艺术基础部主任):
这一课题,是作为绘画艺术基础部的课题改革后特色课程。从我们过往的概念里,基础部是以打基础入手,无非就是画素描、色彩,进入各系后就是素描、色彩的升阶。这样从基础部出来的同学,对往后的表现手法、对发展方向都是迷茫的,所以我们设置这个课程,是想通过这个全因素写实创作的课程让同学们能够深入了解各种表现手法,尽可能达到极致的深入程度。这个过程是极其艰苦的,需要极大的体力和耐心,除了画面的深入程度要追求高度完整,我们还要求同学们对所画的物件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了解,并写下感想。通过这一课程,广州美术学院的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这段革命历史,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早期隐蔽战线工作的艰辛,并通过挖掘物品背后所凝结的革命精神,提高了艺术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林致言(绘画艺术基础部教师):
绘画艺术基础部主任罗奇老师带领我们师生赴汕头、梅州等地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考察与写生创作,参观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中站旧址陈列馆、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当时就构想了以“红色记忆”为主题,作为我们全因素写实创作课程的母题,打破以往由同学自己选题的习惯,使得整个教研课题更具主题性和深入性。我们在前期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请专人把展览馆里的展品借出来拍摄高清图片,供同学们放大来镌刻细节。
黄福昌(绘画艺术基础部教师):
在课程过程中,有其中一位刻画银票的同学在课程期间只完成了十分之一,画银票是极其困难的,上面的花纹和质感表现都十分困难。老师和工作室都给予了极大的包容和支持,对他作了很大的鼓励,罗主任多次从中指导使得该同学坚持下来,最终在学期尾顺利交出了一张满意的画作。
作者:詹坚洪 绘画艺术学院(油画)
指导教师:邓清明、肖海波
材质:纸本素描
《碾药器》创作感想
我的创作题材为民国时期的汕头交通站旧址中的碾药器。这幅作品的题材立意深远明确,追溯还原当时红军在进行地下斗争艰苦卓绝的奋斗岁月,发扬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为了更加完整画面程度,最大还原碾药器的使用痕迹,我在它的浮锈蚀迹上面下了比较多的功夫,运用水彩与彩铅的结合,先采用水彩把画面所需的底色铺好,再用彩铅进一步勾画细节,让画面更加真实。
作者:王婧宜 绘画艺术学院(油画)
指导教师:黄福昌、肖海波
材质:布面油画
《军号》创作感想
我的创作题材是民国时期的汕头交通中站旧址中的军号。在那个通信手段不太发达的年代,连级和上级进行联络就需要用到军号来解决。这张画创作是我第一次使用油画材料,从铺色的小心翼翼到后面深入逐渐慢慢上手,也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过程中有思考也有遗憾。我想,军号吹响的不仅是通讯的口令,军号会唤醒我们基因中沉静的红色力量,历史长河会冲淡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容,而旧址中的这些物件会承载那些记忆。我们要做的,就是铭记和传承。
作者:高源 绘画艺术学院(版画)
指导教师:罗奇、林致言
材质:纸本素描
《煤油灯》创作感想
此次创作我选择一盏老旧的煤油灯作为题材,这盏灯诞生于民国时期,是汕头交通站运输到中央苏区的紧缺物资之一。见证了一代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历史。我希望将它年代久远的样貌刻画出来,因此使用水彩铺上一层浅色的底色后再通过彩铅一层层刻画、叠加表现质感,这一反复的过程耗费大量时间,我的热忱却未间断,这盏煤油灯似乎被再次“点亮”,照亮路途,向前人的奋斗精神致敬。
作者:蒋方馨 绘画艺术学院(书籍装帧艺术)
指导教师:黄福昌、肖海波
材质:纸本素描
《发报机》创作感想
在本次创作中,我画的物品是发报机。我在创作时运用了水彩及彩铅,水彩先铺一层底色,再用彩铅进行刻画。创作前我了解到发报机是敌人严禁运输的设备,在民国时期,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历尽艰苦才把发报机运至中央苏区。交通员们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进行远程沟通,传输指令或者机密内容。因此在创作中通过这个物品仿佛看到了当年所发生过的事情,让我不禁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为我们的国家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