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让恶意营销号无力卷土重来

  全国政协委员韦震玲建议遏制网络诽谤犯罪,加大对于“流量”至上的广告投放范式的规范和引导,通过增加罚金等手段,提升“营销号”的诽谤成本;加大对于网络诽谤行为的监督力度,提升网络监管的技术手段,消灭网络诽谤行为。

  网络信息浩如烟海,而且人人都有“麦克风”,网民发声越来越容易;但同时,流量为王的网络规则,让大量的营销号应运而生。一些营销号毫无底线,为了获取流量和广告进行恶意营销,有的炮制各种虚假夸大的信息,无中生有制造热点,引起社会恐慌;有的冒充权威人士,发布谣言误导公众;还有的大搞“黑公关”进行网络诽谤敲诈勒索,侵害企业或个人合法权益……这些恶意营销行为扰乱了正常网络传播秩序,损害了广大网民利益,把网络空间弄得乌烟瘴气,的确该动真格严厉整治了。

  事实上,相关部门已出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办法,去年国家网信办在全国开展了对恶意营销号的专项整治,关停了上万个账号,对影响恶劣的网站平台、网络账号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置,力度很大,也让恶意营销行为消停了不少。但恶意营销号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违规成本极低,哪怕是被平台封了号,大不了重新注册一个账号,换个马甲就能从头再来。

  韦震玲委员建议通过增加罚金等手段,提高营销号的违规成本,是可行的办法。重罚就要罚到它们无力卷土重来才行。这是一个技术活,需要各方合力,除了监管部门发力,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之外,还需要平台在管理上加大力度,加强实名制管理,对广告投放进行规范,对流量异常的营销号进行跟踪,落实好配合维权取证的义务,从行动上支持网民维权。更重要的,还需要网友们行动起来,积极举报恶意营销行为,让恶意营销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无利可图,无处驻足,才能还我们一个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     (谭敏)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3版:全国两会·总理答记者问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6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7版: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
   第A8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9版: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你我3·15维权进行时
   第A12版:今日人物·关注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健康有约
   第A15版:湾区
   第A16版:文娱·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追热点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第JMA14版:邑关注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惩治虚假诉讼 维护司法权威
体育进高考,还需细思量
让恶意营销号无力卷土重来
谨防“饭圈文化”渗入教辅图书
失信“黑名单”不宜扩大化
青少年近视防控须从“小”抓起
乡村经理人如何才值百万年薪
该给“神医”们治治病了
美丽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