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陈海仪:
规范平台有序正当经营 各方参与联合帮扶青少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邓潇丽
图/受访者提供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调研发现,当前,针对青少年网络消费借贷现象,存在“预防、帮扶、联动力量较弱,专业性不足;法院执行制度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网络平台管理存在过度营销;家庭、社会预防措施缺失”等问题,陈海仪带来了《关于构建青少年网络消费借贷预防及帮扶机制的建议》。
数据显示,广州互联网法院自2018年8月成立以来,截至2020年底,受理了113223件涉互联网纠纷审判、执行案件。其中,被告为自然人的互联网金融案件、网络直播打赏案件等涉及网络消费借贷案件的占比将近一半,且超过6成案件被告为35岁以下青年,并呈现持续攀升趋势。
据估算,仅广州地区,每年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的青年人数就高达数万人。
陈海仪建议:
一是引导和规范网络平台有序正当经营。互联网金融的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避免虚假宣传。
二是法院探索构建“分级+分类”差异化执行措施体系。对青年作为被执行人主体的案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以案件标的额为标准对案件进行分级,以涉案被执行人年龄为标准进行分类:对于年龄在35周岁以下、欠债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涉网络纠纷案件,实行执行和解前置,慎用惩戒措施。
三是扩充帮扶力量。建立青少年自我预防、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社会鼓励和关爱机制,建立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联合帮扶机制,帮助“失信”青年走出困境。建议推广广州“法院+共青团”模式,由团组织牵头,与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协会一同培育专注于网络纠纷特别是网络消费借贷方面专业预防帮扶的公益社会组织,组建包括各类专业人员、社工等在内的在线专业服务团队,对涉网纠纷青少年及其家庭开展远程辅导服务。依托共青团遍布全国各地的青少年社会服务机构为涉网纠纷青少年提供并转介适合的线下服务;对青年被执行人进行转介,通过资源整合,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郭姣:
努力讲好中医药故事 增进港澳青少年文化认同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 通讯员倪慧玲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为争取青年人心回归,必须要做好香港青年的工作,增进香港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药科大学校长郭姣教授建议,以在粤港澳三地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广泛群众基础的中医药文化为载体,以开展港澳青少年国民教育、粤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等为依托,推动港澳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增进多方位、多层次的文化认同,继而增强港澳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郭姣教授提出,广东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极,也是岭南中医药的发源地、全国排名前列的中医药大省,在中医药历史底蕴、中医人才资源、中医药专业院校数量、中医医疗服务水平、中医药产业体量等均居国内前茅。作为最靠近港澳地区的省份,应进一步扩大与港澳地区中医药交流与合作领域,积极打造内地与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前沿平台,在推动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的港澳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郭姣教授建议:“要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促进港澳青少年在文化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实践体验获取直接感受,通过这种体验感受,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明确‘我们是中国人’的问题。”
她建议,要讲好中医药故事,通过易为青少年接受的传播渠道,引导港澳青少年认识中医药,进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感受中国人民数千年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勤劳、智慧,提升港澳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学校教育层面,她建议从小学开始适当开展中医药教育,播撒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种子。另外,她提出要不断培育中医药领域青年人才,发挥内地中医药院校作用,大量培养中医药医疗、产业、科普、传播等方面的人才,加强港澳与广东等内地的中医药交流与合作。
全国人大代表杨珍:
推动“校企共同体”建设 建公共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敏华
全国人大代表杨珍是佛山市技师学院装备制造系副主任。杨珍针对职业教育提出《关于加快建设公共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的建议》《关于加快实施工匠型技能人才培育工程的建议》以及《关于在安全生产法修正草案中增加公益诉讼条款的议案》,将职业教育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
从事了20多年职业教育的杨珍表示,目前技能人才的培养出现“两热两冷”现象:“政府热、职校热,企业冷、家长冷”。要改变这一现象,需加快建立融通发展机制,推动“校企共同体”建设。
“国家把产教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但目前很多中小微企业对产教融合的理解还不到位,忽视了产业和教育融合最终的成果之一就是人才,很多企业把产教融合还看作传统的顶岗实习。”杨珍表示,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产教融合发展基地为平台,推动兼具工匠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研发、文化传承等功能的“校企共同体”建设。
“智能制造”是当前各地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热词之一,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靠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智能化制造技术,而这都离不开高技能的人才。智能制造的其中一个突出表现为大量设备的使用,如高端数控机床、精密测量仪器、工艺编程工具等。目前的院校与培训机构在实训过程中大量使用的设备以较为落后的或市场日渐淘汰的设备为主,精度、效率与智能化程度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
杨珍建议,地方政府投入建设共享公共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整合当地区域的智能制造实训设备的需要,统一采购,化零为整,资源共享。通过对实训预约的合理安排可实现实训设备的最大化使用。通过公共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的公益平台,使学员免费得到高端的实训机会,接收企业得到合格的产品以及当地产业得到符合要求的技能储备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王文银:
推进三产融合乡村振兴 加快形成多元投入格局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浩宇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
今年,全国政协委员、正威集团创始人王文银又来到了两会现场。他今年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农村,带来了关于“建立农业新发展体系 推进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的新提案。
互动融合是关键
在王文银看来,农业高质量发展,互动融合是关键。近年来,国内广泛探索“三产融合”新路径,转型升级初具成效。但王文银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目前,现代科技对农业发展赋能不足,中西部地区仍广泛采用传统模式种植生产,附加值低。
针对以上情况,王文银建议,首先要建立从院所到市场的三产融合乡村振兴发展体系。在王文银看来,城市与乡村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乡村要依托经济圈、城市群,因地制宜,构建农业“科研院所+农高示范区+三产融合示范园区+产业龙头企业+农博展销中心”发展体系,尝试建设集生物研发、科企孵化、综合展示、农博交流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通过城市吸纳乡村急需的人才、技术以及市场。
打造产业联盟与供应链
其次,要打造产业联盟、产业供应链、培训中心等平台。依托平台确保科研、运输、市场、金融、政策无缝衔接。还可以成立面向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交流培训平台,培养现代化农业产业人才,解决农民在技术引进方面的困难。
在国家政策方面,王文银呼吁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确保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撬动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乡村振兴。此外,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政策,健全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确保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全国政协委员陈倩雯:
创设“依职权注销”制度 解决“僵尸商事主体”问题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姝泓
图/受访者提供
全国商事制度改革后, 在商事主体数量呈井喷式发展的同时,“僵尸商事主体”数量也逐年激增。针对这一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深圳市委会主委、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认为,“僵尸商事主体”长期占用字号、 商号等有限资源,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了政府治理效能,对市场交易安全形成威胁,严重影响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很多商事主体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撤销设立登记或者责令关闭后,按照法律规定,必须履行注销手续,不得从事与清算、注销无关的经营活动,但却常年不办理注销登记。”陈倩雯表示,对于这类“僵尸商事主体”,现行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管理机制,退出机制存在漏洞。
对此,陈倩雯在提案中建议,立法创设“依职权注销”制度。针对“僵尸商事主体”问题,建议通过国家立法,改革当前“依申请注销”制度,创设“依职权注销”制度,对依法应当注销但未履行注销义务的商事主体,实施市场强制退出,消灭商事主体资格,完成市场退出程序,从而彻底消除“僵尸商事主体”,防范系统风险,净化营商环境。
同时,要明确注销和清算的关系,由于“依职权注销”制度强调“先注销、后清算”,不同于现行“依申请注销”制度,所以需要妥善考虑有关债权债务清算问题,避免商事主体被注销后,相关利害关系人无法主张债权。对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等商事主体,注销前无须清算;对设有债权债务兜底制度的商事主体,如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等,对投资的商事主体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对尚未依法清算即被注销的商事主体,实行相应的权利保护机制。
陈倩雯还建议,对特殊情况作出具体规定,从“注销前”和“注销后”两个方面,对依职权注销制度的特殊情况作出具体规定,尽可能降低法律风险。在注销前,对可能直接导致债权债务清理问题的“僵尸商事主体”,通过发布公告(明确公告渠道、公告期限等),确保相关权利人及时向商事登记机关提出异议,以终止依职权注销;二是在注销后,对原商事主体因债权债务清理问题需要恢复登记的,商事登记机关需作出撤销依职权注销决定,将其恢复至注销前的状态,以解决债权债务清理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林娜:
加快发展创业投资 引导聚焦新兴产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春林
图/受访者提供
“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引导聚焦新兴产业,投小、投早、投科技,尤其是突出创新资本战略作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广东省委副主委林娜继续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为破解创投行业募资难、税负重等难题,林娜建议要丰富创投行业资金来源,降低中小型创投机构的发债门槛,减轻创投企业税收负担等。
林娜经过多方调研,指出创投行业发展正面临的一系列共性问题。例如,创投行业面临着募资难、税负重的问题,“资管新规”出台以后,创投行业监管趋严,银行资金进入股权投资领域的渠道受阻,在客观上造成了资金面收紧的局面。
如何破解创投企业发展难题?“丰富创投行业资金来源,鼓励长线资金支持创投产业。”林娜建议,中国银保监会适当放宽“资管新规”限制,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扩大参与母基金及各类创投机构股权投资的比例;适度允许国有资本对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重点原始项目进行探索并长期投资。
林娜还建议,要探索创投机构发债和上市机制,活跃创投生态内循环。支持创投机构在发债融资,从项目申报、审批流程等方面简化流程。降低中小型创投机构的发债门槛,构建综合的、多样化的融资生态,纾解中小创投“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鼓励业务创新,探索创投机构债增信机制评价,拉长发债期限,探索“投早投小”类创投机构(天使或早期VC)的发债机制。
在税制改革方面,林娜建议减轻创投企业税收负担,探索资本利得税、差别税率等。贯彻“穿透征税”的原则,通过期限税率等手段,解决对公司制创投双重征税问题的同时,保证对创投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深入到纳税主体。
同时,加大对创投个人投资者的税收优惠力度,增加创投基金投资者所得税抵扣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