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容庚后人捐赠《颂斋藏印》原钤本印谱仪式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行。
《颂斋藏印》原钤本印谱一函四册,收印章一百七十六枚,内有容庚旧藏陈鸿寿、黄牧甫、陈师曾等名人篆刻,又有邓尔雅、徐星州、寿石工、简经纶、方介堪、商承祚、罗福颐、韩登安、金禹民、叶潞渊、钱君匋、康殷、马国权、吴子健、张牧石等五十余位好友为容庚镌刻及自刻字号印、斋号印等,可见容庚在篆刻学上与时贤的交往,颇具学术价值。该印谱钤制精美,附拓边款,线装装订,制作考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谱共钤制三十二部,极为珍贵。广州艺术博物院获赠一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维宣 卜松竹
通讯员:李偲毓
方寸精镌鉴古今 月印中天石印心
记者了解到,印谱长28.3cm,宽17cm,以上好的连史纸印颂斋版框。扉页由容庚先生授业弟子中山大学教授陈永正亲笔题诗:方寸精镌鉴古今,千秋取信意何深,从知大道存乎技,月印中天石印心。中山大学教授曾宪通作序,中山大学教授田炜后跋。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校订,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装订。印谱的编辑工作由容庚先生家属罗兵先生、梁欣女士统筹,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张桂光教授、暨南大学陈初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吴晓懿教授、广州美术学院谭文选副教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林锐副研究员、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潘鸣皋先生等协同完成。钤拓者王翔。
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平对记者表示,容庚先生曾经三次向院内捐赠了大批珍贵藏品,这是第四次。去年在北京举行的“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上,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曾说,容先生是“变家宝为国宝”。此次院内获捐的《颂斋藏印》原钤本印谱,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研究容庚先生及其学术大有助益。
容庚(1894—1983),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著名古文字学家、收藏家、鉴赏家,精篆刻、善书画,为享誉海内外的大学者。容庚善收藏,以独到眼光收藏青铜器、古籍书画、金石拓本,搜罗宏富,量大质精,后将所藏多次捐献国家,体现了一个真正的文化守护者的拳拳之心。容庚先生辞世后,其子女陆续捐出容庚旧藏,成为广州及国内多家博物馆的重要馆藏。此次《颂斋藏印》的捐赠即为秉承先生遗训之举。
治印可说是容庚学术的“缘起”
1920年,容庚在《小说月报》第十卷发表了《雕虫小言》一文,阐述学篆与治印之道,并举赵叔孺、黄牧甫、吴昌硕、邓尔雅等近代名家为例,说明由治印而间学的重要性。容庚先生家属,广东省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部馆员罗兵在捐赠仪式上表示,印章在容庚的学术生涯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他学术的缘起”。容庚早年随四舅邓尔雅学治印,从而踏入了古文字学之途。在此部印谱中,我们能看到容庚斋号“颂斋”是从什么时间开始使用,也能看到容庚由“容肇庚”改名而来的时间,等等,有非常多有价值的细节。
容庚先生将毕生收藏的近200件青铜器悉数都捐赠给了国家,不仅是迄今向国家捐赠青铜器数量最多的个人,而且质量也很高,其中春秋晋国错金铭文栾书缶、越王剑、父癸簋等为国家一级文物。他先后捐赠广州美术馆(现广州艺术博物院)书画1083件,其中国画629件,书法410件,日本画5件,拓片8件,其他31件,这是国家接受个人捐赠古代书画的最大宗之一。1980年,他捐赠中山大学图书馆金石文字、书画、古文字研究书籍,古籍善本、拓片等一百三十多箱,一万余套册。1998年,由家属捐赠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古籍善本、金石拓片、名人尺牍、往来信札、著作手稿等460个文物号,其中《毛公鼎初拓》《虢季子白盘铭文拓》等青铜器拓印作品尤为珍贵。容庚先生故去后,家属将容庚先生创作或收藏的著作、书画、古籍、文献、信札、手稿、摄影、藏印500多件套陆续捐赠广东省博物馆、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东莞市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多家单位。其中,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先生珍藏自刻、他人为其所刻以及自己收藏的诸多印章计177方,这是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获捐的最大规模、最成系列的名家印章。此部印谱,即是此批捐赠印章的真实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