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表彰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集体,其中,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
杨国强出身贫寒,如今取得的成就,与各界的帮扶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我曾经一贫如洗,是国家给了我助学金,让我读完高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永远都充满感恩,回报社会也是应尽的责任。” 他激动表示。
扶危济困,是中国传统美德。在中国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投身脱贫攻坚。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将扶贫提升到主业高度,主动参与全国16省57县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已助力49万人脱贫,并在实践中探索出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露
打造连樟村现代农业示范园 助力新型农民发展
村子的公交车通了,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了,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钱包也鼓起来了;返乡青年开办农家乐餐厅,一桌桌农家菜陆续开席……近三年来,广东省清远英德市连樟村作为广东脱贫“先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连樟村现代农业示范园是蓬勃发展连樟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连樟村现代农业示范园是由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投资4000万元建设,为2019年广东省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英德市连樟村果菜茶产业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粤北区域现代设施农业有着标杆性和示范性的作用。
产业兴则乡村旺。在碧桂园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许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2019年6月,该园区建设之初,碧桂园组织当地一批村民前往其海南区域的农业公司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现代设施农业基本技术。通过此次培训,陆国建夫妇等20多名村民熟练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应聘,陆国建夫妇成为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第一批工人,现在夫妻二人一起在园区工作,每月收入6千多元,比过去增收3倍多,不仅实现“家门口”就业,还让他们钱包“鼓起来”。
如今,连樟村建成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为主要平台,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进产业扶贫,已全面帮助村民摘掉了“贫困帽子”。截至2020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1414.39元,比上年增长21%;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3.46元,比上年增长10%。村集体经济从2016年的0.2万元提高到150万元。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130人全部脱贫。
探索出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无疑,民营企业拥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比如,它们能最大限度组织市场、技术、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要素开展产业扶贫。所以,民营企业特有的“造血”扶贫的内在优势,进而成为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社会力量之一。
要想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仅靠“输血”扶贫,而不触及贫困根源,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在中国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民营企业思考的是不仅要干好扶贫,更要打造可复制的扶贫模式。
而产业扶贫成为民营企业重要抓手。碧桂园集团及其创始人杨国强的扶贫实践表明,它们立足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产业力量,为贫困地区导入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优势资源,将乡村自然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农产品资源等优势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推向市场,提升当地自身造血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刚刚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闽宁镇,也有碧桂园持续扶贫的身影。
自2007年以来,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持续在四川省凉山州开展扶贫工作,累计捐赠超过3.4亿元,派驻专职扶贫队员驻三河村帮扶,开展了党群活动中心改造、乌金猪特色养殖基地建设、甘洛县图书馆图书捐赠等帮扶项目。
2019年10月,碧桂园指派专人驻点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闽宁镇,挂牌成立“碧桂园闽宁镇原隆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项目部”开展帮扶工作,投入350万元捐建闽宁镇原隆村农贸市场建设项目,给当地村集体经济带来10万元的收入,134户摊位业主年人均收入增加了4000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未来,碧桂园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逐步探索将工作重心向乡村振兴转变,持续结合集团优势及各地特色,通过社区新零售“碧优选”、自有扶贫品牌“臻碧乡”等渠道,搭建城乡产销流通桥梁,让更多农民分享到产业发展的红利,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杨国强表态道:“我和我的企业会继续参与乡村振兴,尽我们的能力把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