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成为热潮。如何深入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精髓?记者近日在京专访了知名党建理论专家、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竹立家表示,要吃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得从“发展、创新、高质量”三个关键词入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追梦蓝图,中国将为全世界发展带来更多“中国机遇”。而中国GDP在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更是意义重大。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实习生 麦芷棋
三个关键词读懂蓝图
广州日报:最近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能否用几个关键词总结一下全会精神?
竹立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未来5~15年发展的中心工作做了总体的规划,描绘好了蓝图,而要读懂蓝图,关键的就是三个关键词:发展、创新、高质量。
第一,发展。从“十四五”到2035年,发展是主题,进入新时期,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新的发展格局。要从新发展阶段出发,通过新的发展理念,推进未来5~15年新的发展格局的形成。具体来说,要通过发展、改革推动中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第二,创新。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叫“大变局”,在这个阶段,中国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推动大变局向有利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演进。创新包括3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创新。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过去这种资源型经济、生产型经济、加工型经济的经济形态,要加快向技术型经济、环保型经济、服务型经济、休闲型经济转型;二是技术创新。这几年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突飞猛进,中国不单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专利技术发明数量方面也居于世界前列。未来5~15年是中国技术创新的最重要的时段,要通过技术创新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一个大国的贡献;三是制度创新。“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社会转型的复杂性很高,因而制度创新就非常重要,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未来5~15年中国的小区治理和社区治理都将是重要任务。我们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最终还是要在小区、社区实现。这离不开制度创新。
第三,高质量。“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也是各类风险易发多发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必然选择。未来5~15年,我们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靠什么来实现?靠质。只有高质量发展,我们才能从一个富裕国家变成一个强大国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才能大幅度提高。
广州日报:加快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与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间有何关系?
竹立家:首先,双循环发展格局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传统的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甚至受阻。在这种情况下,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所以,双循环不是为了短期内应对疫情影响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战略。
其次,双循环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常态。一个国家要成为发达国家,它的主要特点是消费型社会。中国的服务业占 GDP的比重不到60%,而发达国家一般都是占80%以上,中国要进入现代社会,服务业就要进一步发展。强化消费型和服务型经济,首先就要以国内需求为主,我们的生产、我们的服务必须首先服务国内老百姓,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提高他们的消费质量。2020年,在我们整体消灭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这也只是一个起点,是中国人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起点。
再次,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形成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比如到2035年,双循环发展格局形成了,那时中国的城镇化率可能达到80%左右,我们的服务业占GDP比重可能达到70%左右甚至更高,那我们就能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因为中等发达国家的重要指标就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GDP破100万亿意义重大
广州日报: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GDP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超过2%,当中有哪些重要意义?
竹立家:2020年,中国经济在面对疫情冲击和充满风险和挑战的国内外环境下,依然实现2%以上的增长,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首先,这标志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显著提升。除了GDP实现2%以上的正增长,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万亿美元左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达到17%左右。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要知道,2020年的2%是在全球经济大幅衰退的背景下实现的,它不仅彰显了我们的制度优势,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弹性和韧性和中国经济社会体系的科学性。我们能够利用强大的社会动员,凝聚社会共识,阻击疫情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使经济能够快速步入复工复产,步入到持续复苏的状态。所以这一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其次,中国的民生持续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中国已告别整体性贫困。2020年,中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期实现。
再次,中国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今世界经济形成重要三大板块——北美、欧盟和东亚。现在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经是30%,如果东亚经济崛起的话,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至少会达到40%,东亚将成为全球经济高地,这是近百年来没有过的。可以说,是中国的崛起带动了东亚经济的高增长,中国将为全世界发展带来更多“中国机遇”。
广州日报:谈中国当前发展离不开当前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此要如何理解?
竹立家:这个问题很好。为什么说现在是大变局?我们要把中国置于世界文明的大格局中来看待,才能辨明中国面向未来发展的历史方位。
一是中国从世界的边缘向世界文明的中心挺进,一个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中国的GDP位于世界第二,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再加上今年人民币升值因素,2020年中美之间的GDP差距将由2019年的7万亿美元缩小到5万亿美元,中国今年GDP总量可能超过美国的70%。这是重要的一道坎;同时在中国的带动下,东亚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阵地,这是一个大变局的体现,这是西方国家在百年前想都想不到的。
二是西方自由主义的衰落。随着新自由主义的衰落,美国的发展受到制约,过去资本主义国家向全世界所贩卖的一些理念、价值,甚至一些政策、制度形式都在发生崩塌。对于新自由主义之后怎么走,现在西方没有新理论。
三是第四次技术革命。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已经来临,未来5~15年,这个进程会加快。人工智能把人的有机意识无机化,和人工智能相伴随的是生物科技的发展。比如,技术革命会让人的身体状况更健康,一些疾病像癌症可能通过基因疗法消除掉,人类会更长寿。这对整个社会发展格局都可是一种重塑。
四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最近10多年,很多工作岗位转向了服务业,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这些岗位还会大幅度减少,人们的工作方式、对工作和生活的认知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可以展望,到了2035年,中国在世界领域体系里的地位会大幅提升,中国文明将对世界文明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