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切断“代抢茅台”产业链

  春节将至,白酒市场迎来了传统的销售旺季,53度飞天茅台更是成为市场上的“尖货”。在“一瓶难求”的情况下,一些消费者将求购渠道转向黄牛,抢购软件、代抢服务等也悄然出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茅台已经成为了一种硬通货。无论哪个地方有茅台出货的消息,消费者都会按时盯守,但不管多少供货,往往都是“秒没”。在“抢到就是赚到”的思维影响下,代抢服务应运而生。有媒体报道发现,有些卖家不仅提供代抢服务,还出售代抢软件,并宣称包教包会。

  为了抢到茅台,消费者不惜购买代抢服务,看似是用小成本获取更多收益,但其实风险与隐患多多。在代抢的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提供个人账号、密码、收货地址、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极大。更别说,有的抢购软件可能还暗藏木马病毒。一旦个人信息遭到泄露,轻则面临各种骚扰电话、推销短信的困扰,重则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带来账户被盗刷、电信诈骗等问题,给消费者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从更深次来看,抢购软件还破坏了电商平台的交易秩序和消费者公平抢购的环境,扰乱了市场秩序,会给其他正常运行的电商平台造成压力,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而整个网络黑灰产业,更是严重侵害了国家网络信息安全。要知道,制销抢购软件并非法律监管的“真空地带”。近年来,已经有研发此类软件的不法分子被查处。对此,有关部门应该从重从快查处,对代抢黄牛,进行精准打击,形成执法威慑力,切断不法产业链条,保障电商平台和网购环境的健康顺畅。电商平台也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利用大数据、关键词过滤等技术手段,及时监控代抢账号,让代抢软件“失效”。

  说到底,人们热衷于抢购茅台,除了其产品本身工艺复杂繁琐、产能有限,更多的还是被一些人当成了投资品,产品价值被炒高了。也许只有让茅台的消费属性重新回归,抢购茅台的风潮才能有所缓解。

  (刘琛)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以“双统筹”夺取“双胜利”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国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体育
   第A12版:今日人物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汽车
   第A15版:健康有约
   第A16版:教育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荟生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全面做强自己,推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广佛交通先行,擘画全域同城蓝图
美丽广州
袁隆平抖音号,真的不妨有
给回国“留学生”留一张书桌
“消”字号婴儿霜亟须消停一下
基层“年底综合征”,咋治?
“打工人”合法权益该怎么维护?
切断“代抢茅台”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