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打造“邑职好”职业指导品牌

“进校园+家门口+上云端”推动精细就业服务
广州日报 2025年10月24日 黄文生

   吴德跃导师在新会技师学院授课。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罗晓盈

  今年以来,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紧紧围绕稳就业、保民生工作大局,持续推动职业指导服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创新打造“邑职好”职业指导品牌,通过“进校园、家门口、上云端”三种模式协同发力,完善对劳动者择业观念引导、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指导等指导功能,强化对企业岗位设置、招聘要求、用工行为和薪酬管理指导建议,有效打通了公共就业服务的“最后一米”,助力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

  精准施策 “三管齐下”拓宽服务覆盖面

  “进校园”前置服务,助力青年扬帆起航。针对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相关部门组织资深职业指导师、企业HR经理走进本地多所高校及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开展“职引未来”校园巡讲、模拟面试、简历修改、职业规划等系列活动27场。通过案例分析、互动答疑,帮助学生明晰职业方向,提升求职技巧,累计服务高校毕业生5130人次。

  “家门口”就近服务,便利群众温暖人心,将职业指导服务延伸至街道(乡镇)、社区(村),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零工市场、就业驿站等载体,通过“小而美”招聘会等“家门口”就业服务巡回活动,定期安排指导师驻点“坐诊”,为辖区内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提供面对面、一对一的政策咨询、岗位推荐、职业规划建议。今年以来,已开展指导活动22场,让居民能就地就近享受到专业的就业帮扶。

  “上云端”线上指导,打破时空高效便捷,积极适应数字化趋势,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职业指导平台。通过“粤就业”小程序、广东省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江门e就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开设“云指导”直播间,举办线上主题讲座;建立求职指导微信群,提供即时答疑服务;推送职业规划、面试技巧、行业动态等优质文章短视频。特别是“一对一线上视频指导”活动,为行动不便或异地求职者提供了极大便利,有效拓展了服务半径。

  分类帮扶

  “量体裁衣”满足个性化需求

  “邑职好”职业指导活动重点关注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建立覆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业务骨干、人力资源服务专家、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企业人力资源高管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职业导师团,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定制差异化、精细化的指导方案。

  针对高校毕业生群体,侧重开展职业定位、生涯规划及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换辅导,并积极链接实习见习岗位;对于就业困难人员(含长期失业者、残疾人等),重点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树立信心,开发更多公益性岗位,提供适应性技能培训信息,并实施“一对一”跟踪帮扶;面向农民工群体,提供政策解读、权益维护指导、适合的岗位信息推送及技能培训方向建议;而对于有创业需求或希望在岗提升的劳动者,则提供市场热门行业分析、职业技能提升路径规划等服务。在5月举办的鹤山市“家门口”就业服务巡回活动上,职业导师吴德山接待了40岁的李先生。李先生想自主创业开小诊所,他临床经验丰富但是创业经验不足。针对李先生的创业意愿,职业导师向他介绍了相关创业扶持政策,建议他结合当前社区养老需求和适老化服务政策,发挥临床技术优势,就近服务老龄化群体,解决实际问题、扩大影响、降低创业风险。

  针对企业HR,举办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培训讲座、招聘技巧培训班等活动,解读用工、社保等补贴政策,讲授企业形象展示、面试问题设置、面试交流技巧等实用技能,培训企业150多家次。通过“政策+技巧”双轮驱动,既为企业送上政策“及时雨”,又提供招聘实操“方法论”,有效助力企业提升招聘效能。

  2025年以来,江门“邑职好”职业指导活动已累计服务各类群体超1万人次,成功引导许多劳动者树立科学的择业、就业观念,帮助他们增强就业信心,提升求职成功率和职业稳定性,为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广州日报湾区周刊·观察A10江门打造“邑职好”职业指导品牌 黄文生2025-10-24 2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