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珠通道前期研究中标结果出炉

又一超级通道越来越近了

广州日报 2025年10月24日 陈治家、谢英君

  珠海高新区(受访单位供图)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治家、谢英君

  “拐个弯就到!”深中通道开通前,深圳人和珠海人喜欢这么说。听着很近,实则是从珠江东岸拐到西岸,开车要2小时以上;后来有了深中通道,时间省了一半。

  以后,想象力不妨再大胆一点:“一脚油门通深珠!”或是坐城际列车,30分钟可达。近日,深珠通道前期研究中标结果出炉,意味着项目从纸面向现实迈进一大步。未来,一水之隔的两大经济特区——深圳与珠海,将实现地理意义上的“亲密接触”,为粤港澳大湾区环珠江口“黄金内湾”的战略版图,补上重要一块。

  深圳与珠海 未来将30分钟直达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了8600多万人,每天的跨城通勤量超过600万人次,随着珠江口东西岸之间的客流、物流往来频次逐年提高,对深珠通道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最新的好消息来自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近日一则公告显示,深珠通道前期研究中标结果出炉,中标供应商牵头单位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标(成交)金额达1663.88万元。从今年6月发布前期研究意向、9月招标,到10月中标结果公示,短短4个月,深珠通道项目从纸面向现实迈进一大步。

  拟建中的深珠通道又称“伶仃洋通道”,在深中通道以南约12公里,在港珠澳大桥以北约20公里,三条跨海通道呈“三”字,深珠通道是中间一横。它东起深圳市前海合作区,横跨珠江口,西至珠海高新区,途经五桂山,跨磨刀门水道、银湖洲水道。

  根据初期规划,深珠通道是一条公铁复合通道,兼具高铁、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功能,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公铁两用通道。据悉,深珠公路通道规划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连接深圳前海与珠海金鼎;高铁线路全长约80.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城际铁路线路全长约40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

  其中,深珠高铁始于深圳西丽站,跨越伶仃洋至珠海,于珠海市高新区北围片区设珠海北站,向西延伸至珠海中心站(鹤洲)。深珠城际始于深圳前海,于珠海后环片区设站,与珠斗城际、深惠城际贯通。在珠海侧,将设淇澳、北围、下栅、港湾大道唐家四个立交互通。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超级工程”,深珠通道作为公铁复合型跨江通道,将填补珠江口现有交通网络的结构性空缺,与深中通道形成互补,完善珠江东西岸跨江通道体系。通道内规划的深珠城际铁路,将有望实现深圳与珠海30分钟互通往来。

  “桥通财通” 珠江口东西两岸联动协同发展

  从卫星图看,粤港澳大湾区是这个星球上跨海通道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以狮子洋为顶点,往南到伶仃洋,珠江在此形成了倒“V”形的入海口。近年来,虎门大桥、南沙大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凌波飞架、天堑通达。再加上规划中的深珠通道,未来这里将有11条跨江、跨海通道。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模拟数据显示,当11条通道全部建成后,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要素流动效率将提升40%以上。

  大湾区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桥”?这是城市间优势互补的需求使然。一直以来,珠江口西岸的经济体量虽与东岸存在差距,但拥有土地资源和人力成本优势、潜力强劲。从产业结构、城市地理空间结构等维度来看,珠江口东西两岸存在联动协同发展的巨大互补空间。因此,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是大势所趋。交通的互联互通历来都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棋,在此背景下,规模宏大的跨海通道群逐渐成形,珠江口两岸从倒“V”字形出海口,迈向“A”形内环。

  深珠通道虽然尚停留在纸面,但“桥通财通”的好样本可以看看深中通道。开通一年来,深中通道累计车流量预计超过3100万车次,单日车流量最高达18.16万车次。深圳、中山两市积极构建“深中1小时通勤圈”,一年来跨市公交双边累计发班约10万车次、发送旅客约28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超7000人次。据中山文化广电旅游局统计数据,2024年7月至2025年5月,中山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6.94%。

  人气畅旺的背后,是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联动走上“快车道”的事实。在深中通道建设前后,一批深圳企业提前布局中山,自建完备的产业园区,形成了“深圳总部+中山基地”的模式。以中山翠亨新区为例,这是中山面向珠江口的门户,近三年累计获得投资额近420亿元,涵盖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成为中山高质量发展主阵地之一。乘此东风,中山深度参与深圳产业链分工,协同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探索“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的可能。2024年,深圳中山技术合同交易额同比增长近八成。

  无独有偶,江门也尝到了“通道经济”的“甜头”。去年年底,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这条连接珠海市和江门市的跨海通道正是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通道东接鹤港高速,西连新台高速并与西部沿海高速相交。随着黄茅海大桥、深中通道陆续开通,江门新会区睦洲镇中星储能智谷已吸引了超过30家企业的项目签约入驻,而在30多公里外的深圳科技园江门园区,园区内无人机培训、测试飞行等综合服务平台日渐增多,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去年以来,江门累计引进超亿元深圳项目34个,涵盖新型储能、低空经济、海洋经济等诸多领域。江门广海湾经济开发区依托黄茅海跨海通道的机遇,规划建设港澳科技产业滨海新城,谋划建设港邑绿色产业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此外,黄茅海跨海通道放大了江门“承东启西”关键节点区位的优势,通过“港澳—珠海—江门—粤西”大通道的构建,有效突破粤西沿海与核心区域连接单一的瓶颈。它把港深极点、澳珠极点与珠江西岸乃至粤西地区紧密串联,为湾区核心动能向西辐射构筑起一条强劲的发展主轴。

  如今,珠江口里侧是南沙大桥和虎门大桥,中部有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与黄茅海跨海通道构成“大外环”,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交通枢纽建设已见雏形,一条条交通“大动脉”跨江入海,成为客流物流资金流的“黄金动脉”,深珠通道还会远吗?

  通勤时间缩短 深珠通道将打开区域协作新图景

  夜晚,从珠海海滨泳场远眺,50公里外的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灯火通明,赛格广场、地王大厦的轮廓影影绰绰。未来,随着深珠通道开通,隔海相望的两城将变得咫尺可近,让“深珠1小时通勤圈”照进现实。

  关于深珠通勤便利的利好,麦时微电子(珠海)有限公司产品测试中心主任彭瑞钦曾经以深中通道为例,对媒体算过一笔经济账:从深圳蛇口港到珠海九州港的单程散客船票要140元,走深中通道的花费不到一半,且大幅缩短通勤时间,为其往返深珠开展业务交流带来明显的降本增效效果。展望未来,往来深圳与珠海,走深珠通道显然“更划算”。

  “1小时经贸圈”也值得期待。“将来可以一脚油门到深圳,这对我们业务拓展相当有利。”珠海冰都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诗萍说。冰都食品公司是国内知名进口食品供应商,为全省超过1000家西餐厅供货。罗诗萍说,过去开车往深圳送货,走虎门大桥差不多要三个小时,去年深中通道开通,送货时间缩短至一个多小时。“将来从珠海到深圳只需30分钟,我们可以做到送货速度比深圳本地供应商还快。”

  深珠通道将串起珠海、深圳两大经济特区,连通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与珠江口西岸科创走廊两大科创走廊,造就深珠两地“1小时产业圈”和“1小时科创圈”,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产业协同和科研协作提供更大利好。有分析指出,同为经济特区的深圳与珠海各自形成了差异化的产业格局:深圳在高科技、物流与金融领域优势显著,而珠海则在高新技术、旅游休闲与制造业方面具备坚实基础。两地在产业结构上高度互补,合作潜力广阔。推进深珠通道建设,将有力促进两大特区之间的资源互通与功能协同。

  近日,珠海市智能消费终端产业推介会在深圳举行,吸引了100余家深珠智能消费终端产业企业参加,两地将在智能终端研发、制造以及应用等领域深化合作。在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来自深珠两地的科研人员投入热火朝天的研发工作,研究院瞄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材料、人工智能产业等,目前已在珠海孵化落地项目达100多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深珠通道比深中通道意义更大。”国家高端智库CDI资深研究员宋丁分析认为,首先,深圳对接的西岸城市珠海和澳门是西岸都市圈的中心,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其次,深珠通道作为公铁两用通道,其影响力更为深远。可以预见,深珠通道一旦通车,珠江口东西岸的经贸、科研、社会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和紧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珠海高新区 成深珠合作的桥头堡

  深珠通道开通后,谁能首先接住这“泼天富贵”?答案是:珠海高新区。

  作为深珠通道西岸的落脚点,珠海高新区不仅可快速联系深圳前海,也是承接深圳高端产业的最佳平台。‍‍‍‍‍珠海也抓住机遇,以高新区的后环片区为启动区打造未来科技城,旨在将高新区打造成为深珠合作的桥头堡。

  珠海高新区成熟的产业发展环境,也早已吸引了许多珠江口东岸企业的目光。深圳先阳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自三年前落地珠海高新区,项目生产和研发工作快速步入正轨,目前已成为高新区以及珠海新能源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地理位置看,珠海高新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的交通黄金要道,是融通广州、深圳、珠西“三大都市圈”的重要交会地。外享深珠通道的加持,内有金琴快线、高新互通立交、兴业快线以及作为连接深中通道的金琴快线北延段等交通项目的便利,珠海高新区也将成为与中心城区联系广州及珠江口东岸的必经之地。

  从人才资源看,这里汇聚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北师港浸大(UIC)等高校,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科研和技术人才,能够为企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从产业布局看,珠海高新区主园区内,科技型企业占比高达八成,已逐步构建起以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为代表的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为承接深圳产业外溢、推动两地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高新区与深圳南山、前海等创新高地之间展现出显著的产业协同潜力。南山区正着力打造涵盖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集群,前海则持续强化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海洋工程装备等关键领域的发展能级。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的珠海高新区,与深圳南山、前海等地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未来有望开展更深层次的产业协作。

广州日报湾区周刊·观察A10又一超级通道越来越近了 陈治家、谢英君2025-10-24 2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