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色彩与直觉之间感受陈许写意油画中的诗意与自由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27日 陈川泓

  《东水云岫》 油画 陈许

  《渔港晨曲》 油画 陈许

  展览名称:行走的调色盘——陈许写意油画小品展

  展览时间:2025年9月30日-10月31日

  展览地点: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艺术馆

  国庆期间,阳西艺术馆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油画展——油画家陈许的《献礼国庆·行走的调色盘》写意油画小品展。

  这一次,陈许携六十余幅写意小品回到家乡,不仅以色彩致敬土地,更以自由奔放的笔触,完成了一场东方写意与西方油彩的深情对话。与艺术家以往描绘国家超级工程、重大题材的恢宏叙事不同,这批小品以微观视角和即兴笔触,构建了一个更具私人情感和乡土温度的艺术世界。它们并非对“大题材”的背离,而是一种深情的回望与补充——如果说那些宏大史诗是对时代脉搏的理性记录,那么这些写意小品便是对故土乡愁的感性低语,二者或比照或互补,共同勾勒出一位艺术家完整的精神地图。

  陈许的油画,常被艺术评论者称为“东西方美学的融合者”。他擅长以或流动的、或风暴般的笔触捕捉情绪的瞬间,将漠阳江的水光、古村的砖瓦、渔舟的晨雾,甚至土地中深藏的红色记忆,转化为色彩的交响。然而,也正是这种强烈的主观性和写意性,使得不少观众感到“看不懂”。

  而这恰恰是陈许艺术中最值得探讨的部分:当代艺术从来不是为了提供“标准答案”,而是为了唤起感受、激发对话。他曾说:“看不懂,就正是对话的开始呀。”是的,艺术并不总是需要被解析,当你被一幅画的色彩或笔触瞬间打动、内心轻颤的那一刻,艺术的对话便已悄然开启——你开始感受,进而思考,继而与画面、也与艺术家建立起某种无声的交流。正是在这样的感应与回应中,观者与创作者共同完成了作品最终的、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呈现。

  因此,当我们步入展厅,面对《渔港晨曲》中蓝紫交织的朦胧水面、《东水云岫》间灰白赭石堆叠出的村落时光,或许不必急于“理解”画的是什么,更不必追问“作者想表达什么”。你可以放任自己首先被某一幅画的色彩撞击、被某一道笔触牵引,就像聆听一首没有歌词的纯音乐:我们不需要听懂每一个音符,却仍可被旋律带入一片情绪之海;就像我们站在夕阳下,不会去分解晚霞为何让人感动——我们只是被那一刻的光与色深深打动。

  陈许从未意图“引导”观众如何解读他的作品。他不是在传递某种信息,而是在分享一种直觉、一刻凝视、一段乡愁。这种创作中的“放任”与“信任”,恰恰给予观者最大的自由:你不需要成为艺术评论者,也不必具备油画技法知识。你只需要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感受——是否有一幅画让你驻足?是否有一抹红色让你想起某个秋天的傍晚?是否在某一处混沌的笔触中,你反而看见了自己心中的秩序?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更高级的审美方式:放下“看懂”的执念,让艺术先于语言而存在。我们也许说不清为什么一段音乐让人落泪,却不妨碍我们循环聆听。陈许老师的写意油画,正是这样一方允许直觉先行、感知自由的色彩之地。

  这个国庆,假如你走进阳西艺术馆,不妨尝试以这样的方式与作品相遇:让色彩先于定义,让直觉先于理解。在这场“行走的调色盘”之间,你或许会触碰到一位艺术家对家乡最深情的告白,也或许,你会遇见属于自己的那一抹光。

  文/陈川泓(原广东省文联创研部一级调研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专职副主席、广东省文艺研究所原所长)

广州日报美术A7在色彩与直觉之间感受陈许写意油画中的诗意与自由 陈川泓2025-09-27 2 2025年09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