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增城区正果镇岳村村的美丽景色(资料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通讯员增宣 摄

设计/陈希
现代化 广州话7
在白云区广州设计之都,昔日“小散乱”的低效工业区,如今已是年产值800亿元的设计高地;在从化青绿山水间,赛车场的引擎声与马场的马蹄声,奏响乡村“运动+”的新乐章;在南沙湿地、增城正果老街……游客以脚步丈量着广州“村游”出圈的火热程度。
占广州面积超四分之三的村域土地怎样从“沉睡资源”变为“发展资本”?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之年。让我们翻开广州“地尽其用”的改革答卷、“开足马力”的引领答卷、村游“爆棚”的民生答卷,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如何从“施工图”变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景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唔嘥料
小辞典:不浪费材料,引申为物尽其用。
广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激活占广州面积超过四分之三的村域土地——产业兴了、村民富了、社区活了,城乡共享改革红利,齐步迈向繁荣。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的优势塑造工程、结构调整工程、动力增强工程、价值实现工程。7434平方公里的广州,村域土地面积占比超过四分之三。如何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激活这片广袤的土地?
今年6月,广州设计之都改造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二批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典型案例——透过它,我们能洞见广州如何破解城市更新难题、为“百千万工程”建设找到精准切口。
广州设计之都是一座产值约800亿元的设计园区。国际设计大师们穿梭其间,设计殿堂现代感十足,让人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低效工业园区和城中村混杂的“城市边缘地带”。
面对存量土地开发难题,白云区以改革思路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新方向,创新推出“五维一体”开发模式:通过土地储备先行奠定开发基础,旧厂房改造盘活存量资源,旧村庄整体改造改善人居环境,留用地合理开发保障村民利益,拆违治乱并举优化空间秩序,打出低效用地再开发“组合拳”,可谓是“唔嘥料”。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土地价值实现量级跃升。如今的广州设计之都,吸引了中交四航局、省交研院、欧派设计等龙头企业入驻,年产值从5000万元跃升至800亿元;村集体物业从22万㎡无证建筑升级为36万㎡有证物业,预计租金收入增长3倍,40年累计收益近百亿元——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村集体增收,都实实在在赚得“盆满钵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意义不止于产业升级。项目同步规划14.8公顷绿地空间,构建“十”字绿廊与四大公园体系,开发地下环路连通全园,配套人才公寓、学校、商业综合体,打造“15分钟优质生活圈”,让产业园区变身宜居宜业的综合型城市空间。
每到傍晚时分,红点艺术广场片区就会逐渐热闹起来。下班的设计师们在咖啡厅交流创意,周边居民带着孩子在广场散步,到时光汇逛超市、看电影、买衣服、尝美食。
“这里不像传统产业园,更像一个充满活力的街区。”一名在此工作的设计师说。
广州设计之都的蝶变,不仅是土地价值的千倍跃升,更是广州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点石成金”的鲜活实践——产业兴了、村民富了、社区活了,城乡共享改革红利,齐步迈向繁荣。
引领区
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要项目节点成型起势,正让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成为更多人的“诗与远方”。
青绿山水间,广州从化国际赛车场正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以下简称“引领区”)建设带来不一样的“速度与激情”。8月2日,2025广州世界超级之星杯暨中国青少年场地摩托(国际)公开赛开幕,来自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车手在此展开巅峰对决。
这座占地约8万平方米的赛车场继创下广州市第一条国际赛道、广东省第一条国际卡丁车赛道、国内第一条MiniGP赛道三个“第一”后,再次迎来新的突破。“这是中国首个国际性的青少年摩托车赛事。从化国际赛车场着力打造一个国际交流平台,让更多赛车爱好者、国际友人感受引领区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广州领赛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范甜说。
“开足马力”的还有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8月28日13时46分,印有“香港赛马会”标识的3辆运马车驶入位于马场的海关监管查验平台,16匹赛马依次通过马匹通道,经海关“马脸智能识别”系统即时完成身份核验。据悉,从化马场计划最快于2026年下半年举办常规赛马赛事,届时将会有更多马匹频繁往返香港和广州训练、出赛。一个高起点、高定位、高水平的世界级马产业经济圈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崛起。
赛车赛马跑进山水间,乡村燃起了“运动范”。在增城派潭体育小镇,一条融合了智能芯片识别、精准计时系统、大数据分析等多项创新技术的智慧赛道,在环粤港澳大湾区自行车骑游活动中亮相。棒垒球、滑翔伞、机车越野、飞碟射击等各种“小众运动”也在此拥有生长土壤。
车轮飞驰、风景流动的背后,是最美旅游公路体系“连景成线”、最美绿美碧带体系“串珠成链”。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要项目节点成型起势,正让引领区成为更多人的“诗与远方”。
人气爆棚
小辞典:形容人气旺盛、场面热闹。
广州以美丽乡村为载体,结合美丽圩镇,将乡村一二三产业资源点串联成带,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打造一批中国式现代化岭南新乡村广州样板。
乡村美、游客多、消费旺。今年的“五一”假期,广州文旅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乡村游表现尤为突出,554万人次游客涌入乡村,占游客总量的46.6%;暑假更延续了“爆棚”的人气——瓜岭村精品民宿热门房源提前两周被抢空,南沙湿地成了亲子出游观鸟的打卡地,正果老街的非遗美食摊前排起长队,乡村里的“烟火气”与“诗画意”交织,让假期出游多了份别样热闹。
乡村游的火热,与农村环境提升是分不开的。2021年起,广州市全面启动新乡村示范带的建设工作,以美丽乡村为载体,结合美丽圩镇,将乡村一二三产业资源点串联成带,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打造一批中国式现代化岭南新乡村广州样板。如今,分布在7个涉农区的14条具有岭南特色的精品新乡村示范带,各美其美、相互辉映。
在白云区,“白云深处·诗画帽峰”串联起“一山两水”,将吃、住、游、购、疗养、度假等体验汇聚在市区绿洲中;在增城区,从正果老街出发,一条能够体验从“填满胃”到“温暖心”的人文风景线全时域不停歇;在从化区,罗洞工匠新乡村示范带构建“政府+企业+院校+行业协会+村集体(含农户)+行业大师”六方共建共享新发展模式;在番禺区,沙湾街打造出“古韵溢彩”(文化休闲旅游)、“青萝叠嶂”(运动健康疗养)、“紫善魅影”(人文古迹活化)三大核心片区;在花都区,“花漾年华”将马岭、岭南盆景小镇、九曲河的花田变景区,让小盆景栽出大产业;在黄埔区,纳米水乡新乡村示范带形成了“科技+农文旅”的特色产业;在南沙区,融合水乡风情、渔村海韵、疍家文化,打造出“农科旅商文”深度融合的新乡村示范带。
新的风景线仍在生长。“粤美乡村”风貌设计作品征集活动(广州)吸引逾3000名设计师参与,他们深入乡村开展田野调查,与村民、村干部、工匠共同研讨方案,最终75份方案获评优秀并供属地镇街选用和推动落地,绘出“山水塑形、文化铸魂、设计赋能”的岭南乡村振兴新图景。
老城市新活力·WOW印记
2023年
在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广州迅速构建“百千万工程”指挥体系,市有关单位出台109项配套政策文件,覆盖产业发展、帮扶协作、城乡建设、乡村振兴等主要领域,初步形成了“1+N+X”的政策体系。
2024年
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意见》,明确广州从化区和增城区部分镇街纳入实施范围。
《广州市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印发,明确广州片区四大定位,即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高地、世界级珍稀温泉康养胜地、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标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典范。
2025年
《广州市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印发,提出以产业为根本、以新型城镇化为牵引、以风貌为基础、以改革为关键、以社会力量为依托、以项目落地为抓手六大路径,建立全市76项指标、79个重点项目、20项大仗硬仗、192项具体任务的目标任务体系。8个专班、11个区及相关成员单位主动谋划,细化工作目标、任务指标和标志性成果,形成“1+8+11+X”的行动方案体系,推动广州市“百千万工程”在2025年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走在全省前列目标。
广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6月在穗召开,强调要高质量完成“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奋力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树标杆作示范。
老城市新活力·WOW答卷
产业发展
•7个区入选赛迪“2025百强区”、17个镇上榜“2025镇域经济500强”。
•全市农村集体资产、年集体收入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0000元。
人居环境
•典型镇培育率先实现全覆盖,6个小城市试点镇初步具备小城市形态。
•累计570个行政村纳入典型村培育,数量居全省首位。
•在全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中连续五年获评优秀。
公共服务、社会治理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治理率保持100%。
•2镇7村新获全国文明镇村称号。
体制机制改革
•“广州市多措并举推进危旧房原拆原建”等5个案例入选2025年省《基层改革典型案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至全部涉农区。
社会力量参与
•推动168家建筑业企业与43个镇街结对。
•14个项目入选省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项目范例、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12所高校与从化、增城、花都3区加强校地合作,推动50个共建项目落地见效。
引领区建设
•从化、增城区上半年GDP增速均超过全市增速。
•推动实施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2个。
•400公里最美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已优化改造149公里,完成52公里示范路段提升,与520公里“山海骑行道”贯通成网。
帮扶协作
•截至2024年,广梅、广湛产业园和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08亿元,增加值104亿元。
•强化市域内纵向帮扶,筹集帮扶资金约11亿元,导入帮扶项目超1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