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评论员 张冬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日前发布,围绕依法落实旅游市场监管责任、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全面提高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水平、增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保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举措。(9月16日《经济参考报》)
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需求持续上扬,供给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地位更为巩固。从假日游焕新到入境游火热,从特色游出圈到深度游走红,这两年旅游市场可以用“热辣滚烫”来形容。作为“美好生活必备”,旅游业的民生属性与幸福功能日益彰显,同时经济贡献与带动作用十分可观,推动这个幸福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正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因为“高质量”,不仅表现在市场的体量与规模之上,也体现在群众的体验和评价之中。现实中,“黑导游”、不合理低价游、强制消费等问题屡见不鲜,“大数据杀熟”、虚假宣传、捆绑销售等更成为消费纠纷“重灾区”。这都表明,旅游发展仍面临“成长的烦恼”,优质的宜游环境、良好的消费口碑需要持续打造。
这并非一道简答题,而是一张综合卷。鉴于该行业多业态融合、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等特点,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无疑是一把破题的“钥匙”。具体到落实中,需要念好“三字诀”——
“新”。旅游业正在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通知》要求,“加强对旅游市场新业态、新场景的分析研判”“开展大数据监测和风险预警,增强数字化监管效能”……从监管对象扩容到监管手段升级,再到监管机制创新,保持问题意识、发展眼光,结合新情况、新变化、新需求,做到监管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能适应并赋能庞大且复杂的现代旅游市场。
“实”。监管要实,关键在于压实责任。此次《通知》最核心的变化之一,在于系统性地重塑了旅游市场的监管责任框架,完善旅游经营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责任网越织越密。比如瞄准价格歧视、个人信息保护等痛点,进一步强调了在线旅游平台的责任和运营边界;深入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强化旅游经营主体责任等。接下来,在具体落地执行中,必须压实每一个环节、守好每一分“责任田”。
“准”。所谓“打蛇打七寸”,提升监管的针对性、精准性很有必要。联合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完善旅游标准体系,分级分类实施信用监管……这都是精准靶向、对症下药的体现。要把各项部署、条条措施落实好,必须因时因地制宜、精准精细推进,持续打通卡点堵点、提升监管效能,让体验更丝滑、全程更无忧。此外,还需拿捏“力度”、统筹兼顾,既防止出现监管漏洞,又避免政策叠加造成不利影响。
监管也是生产力。某种程度上,拼旅游、拼市场,拼的是环境、是服务、是保障。以完善制度机制为牵引,以综合监管全力护航,引导行业加快转向服务与品质竞争,让“诗和远方”的美好更可感可及,方能推动旅游市场迈向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