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化装成难民 何香凝漂流七昼夜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17日 黄岚

  营救接送站旧址惠州东湖旅店

  日军在香港青山道设置岗哨搜查过路行人。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岚 通讯员广东省档案馆摄影报道)近日,多个重磅展品现身在广东省档案馆开幕的“旗展华南 砥柱中流——华南人民抗战历史专题展”,全面展示华南人民抗战历史。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真实还原了香港秘密大营救场景。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香港集中了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日军入侵香港后,中共中央急电周恩来、廖承志,要求设法保护和帮助旅港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撤离。1942年1月2日,廖承志、连贯、乔冠华从西贡企岭下海湾渡船撤离香港,分赴韶关、老隆提前布置沿途各地护送工作。党组织首先安排被日军点名的和在港影响较大的人物紧急撤离。在游击队的护送下,夏衍、司徒慧敏、蔡楚生等21人从香港乘船经澳门中转,安全到达桂林。

  1942年1月11日,邹韬奋、茅盾等数十人化装成难民,从西线经青山道、荃湾、大帽山、元朗渡过深圳河进入宝安白石龙根据地。游击队员护送被营救出来的文化人转移。被护送到惠州的许多人被暂时安置在东湖旅店,再沿江北上抵达老隆、韶关等地。到达龙川后,文化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在老隆福建会馆落脚,再转至韶关或梅县进入大后方。

  1942年1月,何香凝、柳亚子两家人由专人护送从长洲渡海撤至海丰。他们在海上漂流了七天七夜,幸得护航大队及时营救。何香凝获救后赋诗抒怀,柳亚子被营救离港后也送给护送人员袁复两首诗。这些珍贵的档案记录在本次展览中都能看到。

  香港秘密大营救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被誉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资料显示,香港沦陷后,在中共中央及南方局指示下,广东党组织和东江抗日游击队从港九地区营救了80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及时保护了一批中华民族的优秀人才。

广州日报要闻A3邹韬奋化装成难民 何香凝漂流七昼夜 黄岚2025-09-17 2 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