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就是制度生命力

广州日报 2025年04月21日 王锁明

  当前,进一步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必须重视和加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关制度规定的执行力建设,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重要意义

  增强制度执行力是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内在要求。历史经验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唯有强化制度执行,才能避免“破窗效应”。当前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既是破解执行梗阻的具体实践,也是强化制度执行的重要契机。通过强化末端落实,不断规范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引导他们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助于清除作风顽疾,确保制度刚性约束,推动干部队伍作风持续好转。

  增强制度执行力是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路径。通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提升制度执行力,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行为,有效遏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这种“小切口”整治能够带动全党作风大转变,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经验的深化,也是落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体现,彰显了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自觉。

  多措并举增强制度执行力

  强化制度意识。增强制度意识是提升制度执行力的重要前提。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强化思想引领,通过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从政治高度认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意义,让制度执行成为全党上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完善制度体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就要全面重视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努力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凝结为制度成果,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同时,还要强化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制定制度时,针对基层治理中制度执行“过宽过松”或“脱离实际”等问题,必须注重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制定和明确具体标准,确保制度科学、合理、有效执行,避免制度执行上过于原则或缺乏衔接的情况。

  发挥表率作用。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在制度执行上发挥“头雁效应”,坚决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领导干部自己首先要做到,严格按制度办事,按制度行使权力,不做选择、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责任主体,必须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严格要求、严格监督,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加强监督检查。首先,强化政治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加大对制度执行的检查问责力度,坚决查处对制度执行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及时发现和纠正偏离制度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制度执行不走样。其次,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注重群众参与和监督,增加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其他作风问题的“探头”。最后,搭建智慧监管平台。利用技术赋能开发数字化政策落实台账,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四风”问题线索全流程追溯系统,实现公车使用、公务接待等数据的实时监控与异常预警,确保资金发放、项目进度等关键环节的透明规范。

  健全长效机制。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深化作风整治与能力建设,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制度执行力与群众工作能力,特别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纠治制度执行中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明法纪、知敬畏、存戒惧的制度文化,推动建设具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特色的制度执行文化,形成崇尚制度、尊重制度的文化氛围,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A12执行力就是制度生命力 王锁明2025-04-21 2 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