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北围粮仓将变身“粮仓文创园”

广州日报 2025年04月07日 于敢勇

  北围粮仓有8个圆囤仓。

  在春日的蓝天白云下,肇庆高新区(大旺)原北围四队屹立着8个圆形粮仓,在周围厂房林立的衬托下,大旺的历史在此定格。今年,这些大旺人记忆中的北围粮仓即将迎来新变化!这里将打造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商业文化集群,让旧时粮仓重焕新颜!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于敢勇 通讯员梁静欣、王振宇

  北围粮仓由长方形大散仓围合,中间是8个圆囤仓,分为两排,两排之间由一条空中长廊连接。这是反映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大旺农场储粮及加工粮食状况的重要物证。

  1978年,为解决储粮仓容问题,北围作业区开始建造8个圆柱形粮仓,整体建筑于1980年全部建成,原占地面积为320亩,并作为广东省重点储备库,主要用于存放收割后的稻谷。当年,总储粮量约为500万斤,日加工粮食2万斤,由大旺农场直接管理,负责整个大旺的粮食供应。

  “北围粮仓地势较高,不易受到洪水冲击,而且粮仓选址处于当时大旺农场的中心,方便前来交粮的人。”本地居民陈兴东介绍,这种圆囤仓上方有圆形孔洞,下方开通风口,便于堆放的稻谷通风散热,也容易对付虫鼠雀害。

  1981年,祖籍湛江的陈兴东23岁就来到大旺北围粮仓工作。他在这里做过搬运工、电工、机修工,曾任粮仓的厂长。再次走进粮仓,他感触颇深。“那时,粮仓员工约有22人,主要依靠人力将稻谷搬运入仓。每个平房和圆囤仓储容量约为30万公斤。”经过几十年的岁月洗礼,粮仓墙壁斑驳,虽然已经不再运作,但依然耸立。

  另一位本地居民翟业国对儿时在粮仓内嬉戏玩耍的场景,以及昔日邻里们排队交公粮、交余粮的繁忙景象,依旧历历在目。

  “粮仓存储的东西不尽相同,有糯米、黏米、谷种和甘蔗糖。粮仓旁边就是榨油厂,不远处就是面粉厂。在当时,粮油对大家的生活非常重要。”翟业国说。

  2019年5月,北围粮仓被定为肇庆高新区不可移动文物。粮仓见证了大旺的生活变迁。

  “我们将根据场地现有建筑的布局,改造为民宿、咖啡厅、餐饮、特色买手店等商业设施,保留原有的8个粮仓作为主要的文化空间和场地标识。”负责大旺北围粮仓改造工程的工作人员蔡翘蔓表示。

  据介绍,大跨度的厂房空间开阔,将改造为多功能场所,满足艺术活动、展览、年会、婚礼等功能使用;小跨度厂房则变身为餐饮、茶艺空间、精酿啤酒屋等,契合当下年轻人的多元化兴趣需求。

  “这里将打造一个粮食科普基地,串联文创园业态,用动静态结合的方式展示粮食文化。”蔡翘蔓表示,将留住场地的历史和当下,运用传统材料和现代元素结合的修缮方式守护这里。

广州日报广东A10肇庆北围粮仓将变身“粮仓文创园” 于敢勇2025-04-07 2 2025年04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