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韶关医学院学生朗诵诗歌向捐献者致敬。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华永锋摄影报道)4月2日,韶关市红十字会在韶关市南华纪念园举办以“生命·希望”为主题的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落成仪式暨2025年缅怀纪念活动,向遗体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致以崇高敬意。目前,韶关市是继广州、深圳、汕头之后全省第4个建成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的城市。
活动中,捐献者家属代表黄楷文分享了其父亲的故事。2022年7月31日,韶关冶炼厂碳化硅车间退休职工黄祥明百年归寿,家人按其生前意愿捐献了角膜。
黄楷文深情地回忆道:“父亲说,‘捐献眼角膜,除了传递光明帮助他人外,也是以另一种方式留在世间,看花开花落、四季更替,和看我们母子健康平安成长’。如今,他的角膜帮助了两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虽然我们从未与两位受捐患者见面或接触,但父亲的捐献,让我和家人时刻感到,父亲其实并未走远,他正用另一种方式,看着这个世界,也看着和陪伴着我们。父亲的决定,是对生命的珍视。他的行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让我们对生命和生命的价值有了更深的领悟。目前,我和家人也已登记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韶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24年12月,韶关市公民逝世后捐献遗体、器官和角膜的志愿者累计达389例,1.57万名爱心人士登记成为捐献志愿者。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是捐献事业的关键一环,他们的无私选择同样值得全社会铭记。
为表达对公民逝世后无私奉献遗体、器官等捐献者的崇高敬意,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韶关市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于近日在韶关市南华纪念园落成。纪念碑的主碑高3.3米,寓意“人道精神·生生不息”;厚0.5米,宽0.8米,寓意“5·8世界红十字日”。正面镌刻红十字标识和“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字样,背面镌刻器官捐献标识和碑铭。
主碑两侧设书本型大理石名录碑2组,每组名录碑长3.3米,高1.58米(数字寓意同主碑),镌刻红十字标识和“人道、博爱、奉献”字样,寓意捐献者的名字永载史册。